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7日 星期二

    文化惠民奔小康

    ——江西寻乌发展纪实(下)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谢运胜 吴迪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7日 04版)

        江西寻乌,受惠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得益于中宣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对口帮扶,当地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全面小康,文化也不能“掉队”。在中宣部的大力帮扶下,寻乌县按照“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结构合理,分步推进”的原则,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路。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添欢乐更提素质

     

        寻乌县南桥镇古坑村,占地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干净整洁,周边还建有小舞台、凉亭和宣传长廊等。“县里送戏下乡经常到这里演出,村里人都喜欢看。平常大家也到广场来聊天、活动。”村党支部支书彭辉标说。

     

        改善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重要的前提是把文化设施建起来,坚持标准化、均等化。

     

        在中宣部的对口帮扶下,寻乌积极探索。针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现状,当地大力推进村(社区)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在硬件上坚持“六个一”标准,即: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广场、一个50平方米以上的舞台、一个宣传文化栏、一间6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一套音响、一套健身器材。截至目前,寻乌县已建成了31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广场示范点,今年,还将新建30个以上。

     

        建起来,更要用起来。寻乌明确软件标准,建强三支队伍:每个村(社区)成立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在法律服务、扶贫帮困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成立了一支600多人的文体志愿者队伍,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各类文体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一支80多人的文体服务导师团队伍,充分发挥全县各文艺协会、民间文艺团体的作用,以免费组织培训的形式,定期深入乡村、社区对群众进行文体辅导,开展免费辅导50多场次。

     

        文化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好处,群众深有体会。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年过七旬的村民刘春华说:“现在心情非常好,闲暇拉二胡、写字、画画。我们圳下村改变了很多,生活上、文化上各方面都提高得非常快,尤其是老百姓的文化素质、文明素质都提高了很多。”

     

    “农家书屋+电商”富脑袋又富口袋

     

        5月10日,吉潭镇圳下村,“赶街文化服务站”电子信息显示屏滚动播放着信息:“今日有脐橙订单数量200斤,请还有库存的果农前来联系;农家书屋新书目录:《简明施肥技术手册》……”服务站里,站长刘传盛正被一群村民围在电脑前,帮助村民们在网上“淘宝”,他的妻子汪庆香正在为村民准备出售的脐橙打包,忙得不亦乐乎。

     

        在继续办好原有农家书屋的同时,寻乌探索“农家书屋+电子商务”,建设“赶街文化服务站”。服务站以农家书屋现有的房屋、电脑配置、书架等设施为基础,通过培训使书屋管理员掌握电脑交易平台操作方式,负责服务站运行管理。由县级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站,为各乡村的农民提供邮件和包裹的代收代发、中转、派送等服务。通过建立乡村电商培训体系、农民网上交易平台、乡村双向物流体系,打通农村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系统解决农民“消费难和销售难”的问题,实现“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服务站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点燃了群众投身“互联网+农业”的创业激情,拉动了关联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脱贫攻坚路径。自运营以来,寻乌的示范点农户借助这一平台共销售果品5万多公斤,销售额达50多万元。大批农村待业青年、留守妇女、种植大户等通过线上平台来销售自己的产品,有力推动了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寻乌电商、文化、物流、包装、金融、通信等关联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激活优秀文化推动精神脱贫

     

        “以前赌博风气最严重的时候,一条街都在打牌!”家住寻乌县澄江镇的凌阿姨曾是一名资深的“麻友”,“几乎每天,我都要喊上几个朋友在店里打麻将。”

     

        扑克、麻将、钓虾公、六合彩……寻乌县一些老百姓曾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为此,寻乌自2015年起开展“百村百节”“百姓舞台”“文化下乡”等活动,让群众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由“送文化下乡”变为“下乡种文化”。不仅丰富了群众娱乐生活,更净化了农村的风气。

     

        桂竹帽镇派出所副所长袁木子方对社会风气的变化感受最直接。他说:“派出所以前一年要处理10多起赌博案件,今年我们这块工作闲下来了。”

     

        如今的寻乌,学习文明礼仪,遵守村规村约成了时尚。寻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钟小刚说:“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到文体活动中来,文化氛围愈加浓烈,精神得到了‘脱贫’,幸福感明显提升。”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谢运胜 吴迪)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