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利己”似乎一直被尚德的中国传统文化所避讳。即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利己”一词每次出现依旧能触碰到人们敏感的内心。但就在几年前,钱理群教授一语惊人,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概念推到了公众热议的焦点之上。“精致的”这一限定词让利己主义显得尤为讽刺,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拥有怎样的价值观,才能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不至于坠入狭隘的深谷。
话题一出,社会各界纷纷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种争论是有意义的,至少他让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定位,也让更多的大学生放慢自己匆忙的脚步,开始思索自己一直所秉承的信念是否真的于自身、于社会有益。
也许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孟子有一句话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固然无可厚非,但人总需要有一种情怀,一种冲破自身的桎梏,不囿于眼前利益的情怀。人生的旅途那么长,白驹过隙,时光飞逝,当人至暮年,回首往事的时候,总要有那么一些刻骨铭心的回忆。这种回忆,绝对不是一味地“利己”所能带给我们的。
所以我以为,要避免自己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需要有对于“利己”与“利他”这两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利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何尝不是“利己”?季羡林老先生选择走一条无人问津的寂寞学术路,却也能自得其乐,废寝忘食。清华校友李舒涛为了自己的支教梦选择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遥远的青海,不也让自己收获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感动与回忆吗?他们的确为了别人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但对自己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磨砺与成长?
人生的选择太多,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或许只有抱定宗旨,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
(朱柄各系清华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