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牛津大学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语词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公布,该词典2016年3月更新版收录了500个新词语,其中13个含有汉语元素的词语来自中国香港特区,如char siu(叉烧)、yum cha(饮茶)、milk tea(奶茶)、dai pai dong(大排档)等。它们颇具地方特色,多以粤方言拼音显示。
拥有150多年历史的《牛津英语词典》被认为是最全面和最权威的英语词典,并被誉为英语世界的金科玉律;每个词语被其收录都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慎重的过程。这一巨型词典自2000年起每隔3个月便将词典内容更新一次,现已收录超过60万个英语词语,其中含有汉语元素的英语词语就有1500多个。
《牛津英语词典》中的汉语借词有的源于普通话,如feng shui(风水)、tung oil(桐油)、paper tiger(纸老虎)、Maoism(毛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有的源于粤方言,如kowtow(磕头)、pakchoi(白菜)、samfu(衫裤)等;还有的源于闽方言,如satin(缎子)、kylin(麒麟)、oolong(乌龙茶)等。这些含有汉语元素的英语词语通常采用音译、意译、音意合译、音译加词缀和语义再生这五种方式来产生,它们或多或少都经过了一定程度上的“英化”改造,基本上都融入了英语的词汇体系和语用系统。
除了汉语借词外,《牛津英语词典》还收录了一些含有汉语元素的表达方式(即“中式英语”),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no can do(不能做/干不了)和lose face(丢面子)。虽然这些中式英语不符合传统英语的表达习惯,但英语民族却喜闻乐用。据美国“全球语言监测”(GLM)机构的专家预测,随着汉语影响力渐增,用不了多久,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no money no talk(没钱免谈)、add oil(加油,用于鼓励他人)等中式英语也会进入这一词典。
《牛津英语词典》不断收录含有汉语元素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英语的文化内涵,而且也促进了英语的全球化发展,还反映出汉语对英语的影响与日俱增。正如中国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所言:“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将会越来越多,从而进一步推动英语的国际化、多样化进程。”
(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