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5日 星期日

    心像札记

    消逝的小屋

    作者:祝伟唯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5日 11版)
    小屋(油画) 祝伟唯
    小屋·晚(油画) 祝伟唯

        我站在窗前,看着楼下小屋,两只小猫在屋顶的一个旧皮包上沉沉地睡着,连清晨细润的阳光洒到它们身上都没有察觉到。母亲说今天要骑自行车外出,我便拿了小屋钥匙去推车子。楼下香椿树旁的红色小铁门,周围红砖砌成,这就是我们家的小屋。它是院子里配的再普通不过的红砖房,里面放满了我画画的宝贝,各种颜料、画板,乍一看还以为是个加工作坊。

        我把车子推出来,回到小屋里正想关灯,目光落在了墙角旧橱柜前的一摞纸上。尽管上面落满灰尘,但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最上边的一张是我考中央美术学院前画的最后一张素描半身像。虽然现在我已经毕业,但还记得第一次接触油画时,那种兴奋、激动在内心绽放,迫不及待地想把颜色画在画布上。

        “铃铃铃”,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打破了小屋的宁静,母亲从外面回来了,带回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家属院要拆迁重新规划。这惊醒了沉浸在回忆中的我,想着生活二十几年的地方要拆迁了,想留住它,那唯有把它留在我的画中。于是我在院子里从各个角度取景,用相机拍,在速写本上画,也有很多邻居在拍照片留作纪念,从白天到晚上没有间断,大家都深爱着这个地方,都想把大院儿的记忆尽可能多地留下来。

        傍晚,朦胧的夜色隐去了夏日的热浪,唯有一抹欣然的暖色铺洒在天边。我站在小屋旁沿着这一堵红墙望过去,不禁被树隙中透出的夕阳余晖吸引。神圣的橘色,映衬着墨绿色的梧桐,再配合这深红色的墙面,一切都这样安静,仿佛在诉说着这悄无声息的别离。对!就是此刻的景色,我想要的就是它!我迅速准备好工具,绷布、支架、调色,尽最大可能地挽留这稍纵即逝的美丽。我没有在画布上起稿,单纯地把画面看成色块与色块的组合,也没有在调色盘上调匀颜料,而是直接在画布上挥笔作画。

        我一边快速地在画布上堆砌颜色,一边组织眼前的色块,不同色块的叠压衔接,画面上的景物也渐渐显现出了应有的形状。傍晚已过,画面绘成,看着这速写似的油画,莫奈的《睡莲》《鲁昂大教堂》等作品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些作品描绘的是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下的景色。我便借鉴大师,借鉴的不仅是空间景色的变化关系也有时间的推移,时间空间相结合了,才觉得这样表达的情感才更加饱满。第二天我便描绘了沐浴在耀眼日光下的小屋,它像往常一样在阳光下红的那样热烈,周围的绿树也那样娇艳。

        或许是太钟爱于此的缘故,也让我一直觉得正是这种大红配大绿的色彩格调才能体现出这里的朴实与真挚。画毕,我仔细端详着,仿佛觉得会在画中度过一整天,白天阳光明媚,傍晚夕阳余晖。这间小屋,融汇了心灵的痕迹,承载着我的情感、思绪,把我融在了画里,画也印上了记忆,这就是我那时生活的缩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