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3日 星期五

    美丽中国万里行

    破解大泽山美的秘密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孙京信 李培强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3日 11版)
    大泽山镇高氏庄园的有机葡萄丰收了。大方摄

        4月23日,为期一个月的首届青岛大泽山登山节开幕了。有着“中国葡萄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之称的大泽山镇,向八方来客敞开绿色、诗意的胸怀。

     

        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靠山吃山、满目疮痍,噪声连绵、污水横流,群众怨声载道……是什么让大泽山回归自然美丽?近日,记者深入大泽山腹地采访,试图破解大泽山自然美的秘密。

     

    直面“靠山吃山”之痛

     

        位于胶东之门的大泽山,山清、水秀、人美,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历史名山。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这里先后出现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采石场,造成了山体破坏、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开山”容易“封山”难。提起“封山”,大泽山镇国土资源所所长孙修功感触很深。2012年4月25日,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调到这里的。工作刚开始,他就遭到各种恐吓,经常被跟踪。“石老板”们给他打电话,“你的人头值50万元”。孙修功针锋相对地回答:“行,我给你送去!”大泽山镇党委书记官祥斌和分管副镇长陈宗进都遇到过类似遭遇,甚至更严重……

     

        壮士断腕,正气浩然,仅仅一个月,以孙修功为骨干的“封山团队”就查扣了6台大型挖掘机、4台空气压缩机、5台非法运输车。“这是‘上对得住组织、下对得住群众、中间对得住良心’之举。”官祥斌说。大泽山镇用不到两年时间关停了158家石材加工企业和168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对关停的石材加工企业实施了拆除腾地措施,对尚未关停的企业严管严控,真正还青山绿水于民。

     

    甜葡萄变成“金葡萄”

     

        随着彻底关闭矿山措施的实施,治污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大泽山镇开始引导群众把主要精力放到以葡萄为主的精致农业和以山水体验为主的文化旅游业发展上。

     

        “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大泽山葡萄,享誉国内外,以皮薄、肉厚、汁多、口感好闻名。“现在的葡萄价格比开始办葡萄节时翻了50倍,从每公斤二三毛钱一路攀升到目前的十块多。”官祥斌说,大泽山葡萄先后获得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今年又入选农业部影响力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

     

        目前,该镇已拥有200多个葡萄品种,主打品种“玫瑰香”“泽山一号”“金手指”等,栽培葡萄面积达3.5万亩,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转方式、调结构,让大泽山的“甜葡萄”变成了“金葡萄”,还带动起平度市14万亩葡萄产业发展。

     

    绿色产业“链”成聚宝盆

     

        区域经济的竞争,文化旅游已成为一张王牌。当大泽山深厚的文化资源与葡萄资源被整合在一起的时候,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和旅游内涵大大超出了所依赖的物质载体。

     

        大泽山镇目前已建特色葡萄庄园、景区37家,各类餐饮酒店70余家,每年吸引60多万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一年一度的葡萄节,从卖葡萄到卖文化、卖旅游,让当地的老百姓赚得盆溢钵满,每年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左右。

     

        经过数年的养山,满目疮痍的大泽山开始变青了,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和修复。每年冬天,成群结队的大天鹅、野鸭等陆续来此栖息休养。目前,该镇新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已经形成,“春之韵”青岛国际大泽山登山节和“秋之实”青岛大泽山葡萄节,将农业、文化和旅游串联起来,深入打造现代休闲养生观光游,拉长绿色产业链条,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大泽龙伏藏古蕴,山水清秀展新姿。”官祥斌表示,他们对大泽山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孙京信 李培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