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

    劳动者之歌

    百炼方能成钢

    ——记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大工匠”杨金安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坚 冯蕾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9日 04版)

        今年49岁的杨金安和C(碳)、S(硫)、P(磷)等各种合金成分较了30多年劲,如今他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五个大工匠工作室的掌舵人之一。“大工匠”是中信重工的最高荣誉。杨金安说,一个炼钢工人,只有历经实践的“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炼钢人!

        1984年进厂第一天,杨金安被分配到冶炼车间从事平炉炼钢。现场雷鸣般的声响,差点打断了杨金安的炼钢梦。但炼钢成功后的成就感,很快让他喜欢上了这个行业。“那时候条件差,炼钢苦、累,但每次炼好一炉钢,心里就像在大夏天喝了一大碗凉茶,爽透!”杨金安说。

        不干就是不干,要干就要干好!不喜欢当第二的杨金安,入厂3年就当上了50吨平炉丙班的班长。当时,厂里开展“50炉无事故”劳动竞赛活动,杨金安带着班组十几个年轻人发起了冲锋。一年之中8个月他们都拿了大奖。几个老师傅都冲他们直竖大拇指:“牛!”

        2004年平炉改电炉之前,公司炼钢一直是拿平炉和别人的电炉拼,C(碳)的控制、合金回收率等重要指标,凭的完全是炼钢人的个人经验。这样的困境,逼着杨金安一头扎进了对“加C(碳)”和“脱S(硫)、P(磷)”等炼钢难题的研究中。他自己满世界跑着买资料,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钢工艺和技术。渐渐地,杨金安就靠着“加C(碳)”和“脱S(硫)、P(磷)”的绝活儿,在厂里崭露头角。

        一本64开的工作手册,巴掌大小,微微泛黄,杨金安却总是不离身地带着。每天的工作安排、炼钢种类、化学成分,以及每一炉钢水的电耗、氧耗、钢水收得率等,他都会记录在册。像这样的笔记本,他已经记满了50多本。

        1996年,杨金安晋升技师。也就在那一年,合浇一个大机架时,其中一个平炉出现了过氧化,工艺要求39个(0.039%)C(碳),化验分析只有9个,怎么也增不上去,而且当时厂里还没有保温设备,再炼一炉,另一炉就会过氧化,辛辛苦苦冶炼的两炉钢水就可能全部“泡汤”。

        “快点找小杨来!”凌晨两点,杨金安被厂长派到家里的工友紧急叫醒。面对巨大压力,杨金安一时也不敢一口应承下来。

        杨金安钻进操作室,翻起了自己的小本本,打起了小算盘:我们能不能先加一层增C(碳)剂,再铺一层脱硫剂进行隔离,然后再铺一层增C(碳)剂,这样就不会出现大沸腾,增C(碳)量也比较容易控制。

        最后分析结果出来,C(碳)含量39个半。在如此困境下,杨金安竟然奇迹般地实现了“点控”(即与工艺要求误差一个以内)。他的“增碳高手”的绰号也叫得越来越响。

        2004年,杨金安被评定为高级技师。2009年—2013年,杨金安连续5年被评为公司“首席员工”进而成为公司“金牌首席员工”;2013年,杨金安被授予公司最高荣誉“大工匠”,并成立了杨金安大工匠工作室。

        大工匠工作室成立后,杨金安凭着他的50多本“炼钢宝典”和30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带领一伙“创客”工友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

        2015年6月11日,国内生产的最大规格、超特大型整锻加氢筒体锻件用338吨钢锭在公司成功完成浇铸,幕后“操盘手”就是杨金安。工艺要求初炼时P(磷)控制在两个以内,他们控制到了一个半;精炼后要求控制在6个以内,他们控制到了4个。C(碳)更是精准定在目标值14个,实现了“点控”。其他各项指标,也均比厂家技术要求高。

        如今,杨金安大工匠工作室在参与重点课题科研攻关之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优化操作方法,做好各工种年轻工人的培训,带动更多的职工学习、提升技能。杨金安说,新时代的工人创客,需要悟性、兴趣和创新,更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本报记者 崔志坚 冯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