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泰州在全国首创“蜗牛奖”,专门用来“奖励”泰州庸政懒政怠政的部门单位。日前,首批“蜗牛奖”名单公布,12个部门单位被公开曝光,当地官员思想上受到极大震动,纷纷表示要努力服务群众,争做“快牛”,不做“蜗牛”。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评奖快速的“蜗牛奖”
“‘蜗牛奖’的创意源自哪里?”“如何筛选评比出‘获奖’部门?”对于新鲜出炉的“蜗牛奖”,很多网友纷纷发问。
其实,早在今年1月,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便在该市市委四届十次全会上首倡“蜗牛奖”,用来颁发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以此践行“马上就办”的精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这一承诺,极大地调起了公众的期望,几个月来,“蜗牛奖”在网页上的点击量居高不下。
3个月后,“蜗牛奖”应声而出。“‘蜗牛奖’评奖过程本身不容拖沓。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打磨好细节,拿出一份内外皆能服众的名单,一直是贯穿评奖始终的难题。”泰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张国梁说。
泰州一位处级干部告诉记者,严密简捷的“评选”程序、明显的时效性、超出公众预期的结果证实,“蜗牛奖”赢了。今年年初,泰州设立“蜗牛奖”并出台《泰州市效能建设“蜗牛奖”认定暂行办法》后,泰州市效能办公室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受理群众投诉、分析网络舆情、开展工作督察等方式,调查并收集线索。4月6日,泰州召开了“蜗牛奖”认定会议,对前期排查出的“蜗牛奖”待认定对象及事项进行“开门评议”,最后对外公布了上榜的部门单位。
权威“榜单”渐增“红利”
泰州市财政局工贸发展处“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扶持项目资金未按期落实;靖江市新桥镇政府法制科对某企业反映的涉企乱收费问题不认真处理,导致重复投诉……在泰州市效能办公布的“蜗牛奖”获奖名单上,认定对象及认定事由一目了然,共涉及11个事项、12个部门。
许多看到榜单的市民告诉记者,原以为首批“蜗牛奖”获得者最多10个,没想到最终揭晓了12个,这从侧面显示出泰州反“四风”的决心,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福音。“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也容易办了。”泰州市民曹新平告诉记者,“干部干事效率高了,我们的日子就鲜亮了。”
这一结果,也实现了“蜗牛奖”的设立初衷。江苏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周云龙表示:“‘蜗牛奖’的设立不是为了批评、惩罚,更多的是为了鞭策和激励。今日心情复杂捧回‘蜗牛奖’,明朝意气风发摘取‘我牛杯’!”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江应中告诉记者:“‘蜗牛奖’应该是泰州用来提携后进、促进后进变先进,以产生某种积极的转化和变化的手段与方法,顺应了全社会对于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注。”
寻求更科学的治理办法
泰州市表示,设立“蜗牛奖”不搞一阵风,将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举措坚持下去,原则上一季度认定公布一次,也可随时认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针对这一做法,也有专家进行了更深的思考。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刘行芳表示,近来,地方官员“不作为、不会为、不想为”的现象有所抬头,必须及时治理。泰州的这一做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长期看来应该寻求更科学的治理体系和管理办法。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教务部部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叶鸿蔚表示,这种方式短时间内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综合考虑看来,可以采取民众评议、内部评议等方式,这样才有利于政府建设长期监督制度和干部管理制度。”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许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