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

    热点追踪

    堵住网约车的安全漏洞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昊魁 本报通讯员 韩富鹏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9日 10版)
    CFP
    CFP

        网约车又出事了!深圳一24岁女子5月2日晚网约车搭顺风车去沙井一所学校,后遇害。事后查明,该车的车牌是假冒的,其他有关信息也是虚假的,嫌疑人因谋财而杀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滴滴、优步、神州等网约车平台兴起,网约车以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等特点,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然而,相伴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虽然网约车价格低,出行更便捷,但我还是更习惯搭乘出租车。”5月3日,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陈女士对记者说,“网约车很多是私家车主注册,约车平台也缺乏实质性的审核,感觉安全没有保障。”陈女士道出了许多乘客共同的担忧。

     

        当前网约车主要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出现交通事故后各方又该如何划分责任?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监管,规范网约车市场的规范运行?日前,记者采访了网约车司机、乘客及专家学者,以期回答上述问题。

     

    烦恼:便捷背后存隐忧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一个偏僻小区的王伟,平时出门很难打到正规出租车,网约车兴起后,他感觉生活便利了许多。“有时在家里下单,下楼后车就到了,便利且实惠,每次从家里打车到单位大约省10元钱。”

     

        不过,王伟也坦言,有好几次车型、车牌号等车辆信息,与约车平台上显示的并不一致。“这时自己就有些担心,如果出了安全问题,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王伟的担心并非没有根据。据平台企业统计,目前市场上有超过85%的注册车辆为私家车。“成为网约车司机比较容易,自己在网上向约车平台提交身份证、驾驶证、保险证明、车辆外观等信息,三天后就接到了审核通过的反馈电话。”网约车司机任先生说,“审核通过后,也可以将车辆出租给他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网约车司机在通过平台审核后,转手以每月3000元左右的价格,将车辆租借给他人运营,并不考虑驾驶人驾龄长短、有无违法犯罪记录以及是否吸毒等问题。

     

        问题不容忽视。今年3月底,深圳市交通委通报了一组数据:经初步排查,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中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

     

        回想起去年8月乘坐网约车的经历,湖南长沙的任女士还是有点后怕。“用约车软件打车去单位,上车后司机不停地提问,问题都让人恶心,赶紧提前下了车。”据任女士回忆,当时司机语无伦次,怀疑可能是精神病患者或毒驾。

     

        据报道,杭州公安机关日前对去年以来运管部门查扣的约300辆私家车接入网约车平台从事非法营运的司机进行背景审查,发现9名司机有违法犯罪记录,其中部分司机存在抢劫等暴力犯罪记录。同时,杭州市今年已多次发生网约车司机聚集滋事、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对此,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表示,当前我国网约车市场缺乏基本规范,发展还处于混乱状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必须全方位地思考这一问题。

     

    隐患:准入门槛低、缺乏实质审核

     

        记者浏览国内各大网约车平台的审核标准后发现,大多数平台只要求司机有一定驾龄,能提供身份证、驾驶证、无酒后驾驶与吊销驾照记录等信息即可。

     

        “不是面对面审核,也不必提交纸质材料,很好通过。”采访中,多位网约车司机给出了相同的回答。

     

        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东根看来,网约车司机车辆准入门槛较低,缺乏实质审核、年检机制,是网约车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他解释说:“正规出租车司机要经过严格审核、统一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他们实施犯罪行为,而网约车缺乏实质审核和有效管理,为安全隐患埋下了‘祸根’。”

     

        “一些经常违规,甚至酒驾、毒驾的司机很可能之前受过刑事处罚,进入约车系统后,如果见财起意、见色起心、旧病复发将对乘客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刘建军强调,约车平台不同于网购平台,司机和消费者面对面接触引起的安全隐患更应该引起有关公司和部门的重视。对新加入的司机,要严格落实制度管理,切实实行司机实名制,对人员信息、驾驶技能、违章情况等及时登记和审核,严格把关,把不法分子拦截在外。

     

        此外,网约车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不清晰,也是乘客的一大顾虑。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根据侵权责任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正规出租车公司承担的是雇主责任,出租车公司一般赔偿能力有保障,“但目前法律对网约车责任划分还不是很清晰”。

     

        对此,张柱庭也表示,现行的管理制度更多适用于传统巡游出租车。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顶层设计,网约车这一领域的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状态。

     

        采访中,多位网约车乘客告诉记者,正规出租车管理规范、司机驾驶经验丰富、车辆安全有保障,即使出了事故,也有完善的救济渠道。“而对于网约车来讲,大多数约车平台不会承担事故责任,只能找车主索赔,如果车主赔偿能力有限,造成的损失就得不到赔偿。”朱巍说。

     

    呼吁:统一的法律规范尽快出台

     

        记者发现,针对网约车的安全隐患,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地近期已开展整治,比如审查司机身份、清理非本地车牌网约车、将网约车按非法营运查处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专家表示,解决网约车安全隐患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包括适当提高司机车辆准入门槛,加强对网约车的监管,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等。

     

        刘东根建议,监管部门应要求用于网约车的车辆必须定期年检,车检间隔期限要短于普通自用车,且网约车平台能够与交管部门的车辆检测结果实现信息共享。

     

        朱巍也赞同刘东根的观点。他说,提高司机车辆准入门槛,加强实质审核是保证网约车乘客安全的第一步,关键还在于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信息共享机制,政府应该把相关信息如司机无犯罪记录、无吸毒史、车辆年检结果等提供给约车平台,为约车平台对司机车辆进行实质审核和有效管理提供可能性。

     

        张柱庭认为,对于网约车,相关部门应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进行思考。既应看到网约车带来的便利,也应看到网约车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责任缺位现象,发挥其便捷优势,堵塞隐患漏洞。“呼吁相应的法律规范尽快出台,破解网约车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1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将按照网约车的特点“量体裁衣”,设计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实现健康发展。对于社会关注的出租车改革及网约车管理新规,自去年10月开始,交通运输部已就《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按照有关工作程序积极推动新规出台。

     

        发生交通事故后责任又该如何划分?朱巍认为,网约车平台等“互联网+”背景下的OTO(即“线上到线下”)平台不仅仅是信息提供平台,而且必须承担连带责任,但应与传统雇主的替代责任相区别。现阶段尤其需要完善保险责任制度,通过保险分散社会风险,保障乘客安全。

     

        专家同时强调,在网约车时,乘客必须增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一方面,尽可能选择正规约车平台和有商业保险的平台;另一方面,认真核对司机车辆信息是否与平台显示一致,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平台或向有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王昊魁 本报通讯员 韩富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