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毕玉才)玛瑙染色是一门古老工艺,但玛瑙染色造成重金属超标又会危害人体。如何在美丽与健康中间找到“最大公约数”?辽宁阜新的做法是:通过精品路线淘汰落后工艺,发展“不上色”的美丽产业。“十二五”期间,该市玛瑙产业每年以30%速度增长。截至目前,全市玛瑙产业从业人员已达6万人,年产值26亿元。
“阜新是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它的成功转型对于资源型城市最为集中的东北来说,更具借鉴意义。”辽宁社科院副院长牟岱说。阜新玛瑙开采历史悠久,在8000年前的阜新查海原始人类遗址,考古学家就挖掘到了多件玛瑙刮削器。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大量由玛瑙制成的玉镯、玉佩等文物。阜新被确定为全国试点市后,市委、市政府很快提出了“城乡互补,基地与市场互动,尽快形成转型替代产业”的发展思路,编制了《阜新玛瑙产业发展建设规划》。
染色玛瑙具有美丽的色彩和纹带,但玛瑙染色倾倒的废水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美丽的产业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2013年,阜新全面取缔玛瑙染色工艺,拆除105座染色池。“我过去就搞玛瑙染色,加工些手镯、串珠之类的小件。”从事玛瑙加工30多年的马洪斌对记者说,现在从事玛瑙精深加工,品位上来了,价格也上来了。
“近十年来,阜新玛瑙产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畅通的原料采购和销售网络,全国每两件玛瑙产品就有一件出自阜新。”玛瑙产业办副主任赵福春告诉记者,现在,全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中国玉雕大师7人、省级玉雕师128人,培训上岗人员3000人。
辽宁是全国资源型城市最为集中的省份,拥有11个资源型城市(区),因此,通过何种方式助推资源型城市走出困境,也是新一轮振兴绕不开的话题。“突围的路有千万条,但科技提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根本。”辽宁科技大学教授、聚龙集团董事长柳长庆告诉记者,聚龙集团将尾矿粉集成创新为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并在全国多项工程中推广应用,其中,工信部综合业务大楼获中国工程建设鲁班奖。“我国尾矿库总数超过1.2万座,堆存各类尾矿120亿吨以上。这些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固体工业废弃物,利用不好,是重要污染源和重大安全隐患;利用好了,是巨大经济宝藏。”为此,柳长庆建议,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不要忽视了这些“被放错了位置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