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雕塑﹑微雕茶壶﹑3D试衣……近日,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总决赛在无锡举行,来自不同行业的729名顶级工匠,开启了一场高水平的竞技。
竞技赛事是孕育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来自中国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袁志刚对此深有感触。在第二届江苏省技能大赛上,袁志刚勇夺钳工岗位技能状元。“技能竞赛的举办,让各行各业感受到了技工的价值。”袁志刚兴奋地告诉记者。
江苏运用竞赛的方式,引导了各行业广泛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用“工匠精神”引领“江苏制造”走向“江苏创造”,使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人才交流大会,千金难求技工”“30万元年薪招不到一个高级磨具技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江苏传统制造业“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尴尬现状。为尽快补齐技能人才缺乏的短板,江苏突出“引培并举”,加快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走进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就好像走进了一间机器工厂,环境实验室、机械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正在做实验的学生楚成彪告诉记者:“在实验室我们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技术掌握得更快更好。”
目前,南京工程学院已与法国施耐德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建成了集基础实验、工程训练、项目教学于一体的大型工业中心和创新学院。“校企深度融合让技能人才培养更接‘地气’。”南京工程学院院长孙玉坤表示,学院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现学生技能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生的能力得以大幅提高,出了校门,他们就能胜任工作。
竞技赛事优选技能状元,校企融合培育技能人才,政策出台鼓励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江苏共建设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103家,每年培训职工100多万人次。截至2015年年底,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93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61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无锡一家电磁线公司的上漆机器旁,有着11年工龄的漆包工张靖伟不停用手触摸刚上漆的铜线,并通过不停调整机器上的毛毡宽度,控制油漆的厚度。该公司有一半工人具备高级工以上资质,拥有发明专利授权27项,2015年销售11亿元,人均产值达400多万元。“目前整个行业设备和工艺都差不多,但产品质量相差很大,关键因素就是技工。”该公司总工程师曹永义告诉记者。
有了“巧匠”,企业如虎添翼。江苏省“钣金技术状元”朱黎明,主持解决中车戚墅堰机车公司4项关键技术难题,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0多万元;“海门市第三届首席技工”罗昨均成功研制出纳米银抗菌真空杯,每年为企业产生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江苏徐工集团电工技师林海首创汽车起重机电器自动检测和系统可靠性改进技术,推动国产起重机在电气可靠性方面跃升至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综合效益20多亿元。
2015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1373.61亿元,较2010年翻一番;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800亿元,是2010年的两倍之多;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成为能工巧匠技术成果创新最多的省份。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张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