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年的编写工作,日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基本完成条目分类编写,即将进入统稿阶段。在近日召开的《大辞典》统稿工作会上,《大辞典》编委会成员十余人就统稿工作展开讨论,基本确定了统稿阶段工作方针。
“如果说前期编写工作是群体战,那么统稿就等于开始了一对一的‘拼搏战’,任务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工作量大、重要性强。”《大辞典》主编、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对统稿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并提出三点具体要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全面掌握书稿情况,仔细挖掘各类问题与不足;针对问题分类采取措施,有效解决初稿中“不准确、不完善、不到位、不妥当”等突出问题;精益求精、提高质量,让《大辞典》“站得住、叫得响、用得好”,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史上留下重要一笔。
据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大辞典》常务副主编梅荣政介绍,经过初步撰写,全书共计1877个条目,222.5万字,其中基本原理、概念术语1012条,重要人物121条,历史事件、会议、组织等261条,代表性著作483条;按内容分编来说,马克思主义(狭义)编566条,列宁主义编361条,毛泽东思想编544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编406条。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皮外伤”与“硬伤”两大类,前者主要是表述问题,后者则是在史实交待、思想内容等方面存在错漏。他要求专家统稿时把握住五个重点要求:政治观点的正确性、理论观点的科学性、事实依据的可靠性、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辞书体例的规范性。他还就条目释文结构、历史纪年写法、交叉条目处理等细节提出具体要求。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沙健孙、梁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新城、卫兴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学部委员靳辉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赵曜,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田心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大奎等参加讨论。
会议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