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30日 星期六

    一席谈

    老年医疗服务不能碎片化

    作者:齐海梅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30日 08版)

        近年来,我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但相比于庞大的老年医疗服务需求以及如何让老人更好地安度晚年,还有很大差距。

        老年医疗服务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当前这项工作存在碎片化、不成体系的问题。比如在政府层面,对于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一直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规划和全面的顶层设计,各部门没有很好地形成合力。往往是在出了突出问题后,才出台部门规章或者“红头文件”加以补救、应对,而且常常用旧思路解决新问题,习惯性地依靠卫生主管部门单兵推进,导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低效。

        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在内的医改政策密集出台,各项工作、各类要素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全面深化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系统思维,把整个医疗卫生领域的各方面改革举措与之良性互动起来,紧紧围绕老年医疗服务“体系”这个关键问题重点突破。这就像人体的“骨架”和“肌肉”之间的关系,只有先搭好了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制度“骨架”,才能进一步构建老年医疗服务的体制和机制。

        推进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仅需要大局观和系统思维,还要有人,有足够数量和能力的医生来推动。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应是当前医改的重中之重,其中基层医疗队伍的建设是核心。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先后下发了两个指导意见,强调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这个目标怎样实现,需要一系列的科学设计和有效措施,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增加全科医生招录和培训,尽管是解决基层医疗队伍薄弱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就我国基层全科医生严重匮乏的现状和基层医疗养老的巨大需求而言,要在短时间里实现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还不够。

        医学是实践科学,培养一名成熟的医生需要8到10年。笔者认为,在增加全科医生招录和培训的基础上,大医生团队下沉,是加快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实现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的重要举措。大医生团队下沉,是指由技术高超的大医生挂帅的先进医疗团队深入基层,帮助开展医疗养老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

        医养结合的关键在医,在优势资源的下沉。以往我们在养老方面也付出了一定努力,建了一些养老机构,但实际效果不是很好,多数老年人仍然住在家里,靠子女和保姆照顾,大病小病往医院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医疗没有很好深入到养老的各个方面,使得养老机构缺乏连续、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反过来会增加患病及医疗支出。大医生及其团队的下沉,能有效地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

        大医生团队下沉至基层,可以帮助形成基层医疗养老体系能力建设的思路并推动实施;帮助建设基层医疗养老人才队伍;帮助建立医疗养老规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当好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养老机构的桥梁和纽带。

        推进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不等于“收回来”,回到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政府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应是认真落实好“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方针。要在坚决遏制纯粹利润驱动、斩断伸向老年人的黑手的同时,认真研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及老年医疗服务事业的新方法、新政策,让市场机制的正能量在老年医疗服务领域得到充分的释放。

        政策评估是提高政策质量、确保改革措施执行到位的重要环节。推进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评估考核,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执行到位。

        在加强对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评估考核方面,建议将发展老年医疗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开展综合改革试点,为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提供经验;强化行业监管和督促检查。

        (作者为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主任医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