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东北风口上的成华区,过去作为成都的老工业基地,烟囱林立,污染严重。而现在草木葱茏,绿化覆盖面积超过3020公顷,大型城市公园绿地数量达17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61平方米,基本形成了“林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生态格局。传统老工业区嬗变为现代生态城区,成华区的城市转型初见成效。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对成华区城市转型的长期调研揭示:成华区将不断创新作为城市转型的动力,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之路,用产城融合的新方式探路城市的更新与转型。
城市有序更新
不久前,有着30多年历史的中铁配送公司完成房屋及土地移交手续,破旧的市场、杂乱的棚户区将改造为占地约13.3公顷的二仙桥公园及创意商务区。
在成华区,像二仙桥这样的区域更迭并不在少数。成华区曾聚集了上百家大中型企业及火力发电厂等配套设施,烟尘滚滚、河水污浊,伴随时间流逝与产业变革,这些经济体也逐步走向衰落。2001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努力,大批生产型企业陆续迁出成华区。2011年,城区内最后一根高达210米的烟囱成功爆破拆除,成华区迎来成都北部城区改造新机遇。
城市更新,是要有序地用新的产业、新的环境去取代和更替原有的产业和布局。成华区提出打造“现代城东,宜人成华”的发展定位,出台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了“蓝天行动”“清水行动”“绿色行动”等工程,不断改善“宜人环境”,着力构建山水相依、城景相融、田园相连的生态体系。
在成华区八里庄片区,先后启动13家仓储物流企业拆迁改造工作,共整理腾出了近200公顷土地,为打造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示范区,“改”出了优质发展空间。
2015年,成华区实施城市改造项目268个、完成投资337.6亿元,现代家居等一批生态型重大产业化项目相继建成。腾笼换鸟换来的是产业不断升级,高端现代服务业取代了生产型企业,成为成华区新的主角。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建设,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电子十一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蓝底的创新创业平台、“无烟工厂”正发挥更大效益。
目前,成华区已经累计整理土地1000公顷,拆迁建筑面积469.6万平方米,上市土地约165.9公顷,完成投资1140亿元。成华区建区以来最大规模的旧城更新,极大地改变了成都城北的经济实力、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条件。成都人过去对东郊的差评印象已经改变。
生态宜居促转型
走进府河畔的成华公园,高大的银杏、雪松、黄葛树繁密生长。该公园占地150亩,以“城市中的田野,都市中的绿肺”为主题,成为周边数十万居民的休闲去处。
构建绿色生态宜人区,成华区正全力打造宜居环境最美的蓉城新城北。
成华区负责人介绍,成华区正把良好的生态本底作为绿色发展的重点依托,积极构筑“三区三轴一带”总体生态格局,全面建成“一湖一湿地”亲水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环城生态区这一城市“绿肺”和城市开发“缓冲带”的双重作用。
近年来成华区先后高标准完成了沙河健康绿道、熊猫大道生态廊道、东风渠生态绿带、三环路以及绕城高速森林绿带建设,打造了一批大型公园、休闲绿地,近3年全区新建健康绿道约28公里,新增城市园林绿地39.92万平方米,比10年前翻了一番。
在已建成17个大型城市公园绿地的基础上,成华区今年还将重点新建海滨公园、二仙桥公园、杉板桥公园、圣灯公园等4个占地上百亩的市政中央公园,结合旧城改造建设一批街头绿地,不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覆盖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关系。
“如今在这里不但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能享受绿树成荫的静谧,一个环境宜人的生态城区正在悄然崛起。”成华区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