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忠州,白居易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初到忠州,他把忠州看成是巴蛮瘴烟之地;将自己任职忠州称为鹤锁笼中、南迁放逐,他眼中所见全是丑陋怪奇之事。他朝思暮想归京师,“忠州只做三年计”,对忠州有强烈的抵触感、距离感。
后来,他逐渐喜欢忠州、融入忠州,将自己定位为忠州父母官。白居易是一个心怀兼济之心的善良诗人,深知一州长官责任重大。他劝农均赋租,植树种花美化州郡,接近底层,了解民情,关注民生,与民同乐。随着自己投入的精力情感越来越多,白居易慢慢地觉得忠州是个“花木繁奇”的好地方,“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又一来”。这时的白居易已完全融入忠州。
最后,他依恋忠州,定位为忠州的欣赏者。元和十五年,白居易返回长安。在外五年一朝返京,欣喜之情可想而知。然而,忠州的山水、自然物产、乡情民俗,都让白居易心存不舍。他用“二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皆有情”表达对忠州的真挚情感,还在《别种东坡花树》《别桥上竹》等诗篇中流露依依惜别的心情。小郡忠州此后常常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于是有了《题寄忠州小楼桃花》:“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杆上两三枝”;《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因寄题东楼》:“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更是发自肺腑地表达了对忠州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忠州的经历是白居易人生旅途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始终秉持同情人民、勤政为民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