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6日 星期六

    白居易从兼济到独善的转折

    作者: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陈仁德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6日 07版)

        白居易从锋芒毕露的朝官一贬而为默默无闻的江州司马,继而来到更为荒凉的忠州,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引起他思想意识的变化,其忠州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这些诗也记录了白居易思想意识的变化过程。

        白居易对宇宙人生总的态度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生欲兼济不能,欲独善不忍,兼济独善交替缠绕,使他无时不处于矛盾之中。来忠州前,他正好从达而穷,但对现实生活并不妥协,仍自信自己的赤诚之心总有一天会被君王理解,“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在《与元九书》中仍坚持“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虽然感叹“留滞多时如我少”,但他还是从容于山水诗酒间,直到最后才渐渐“销尽平生种种心”,感到失望和孤寂,转而向佛法去求解脱。赴任忠州刺史途中,他对自己的前半生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吟出了“险路应须避,迷途莫共争”这样无可奈何的句子,和当年“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相比,已判若两人。从江州到忠州,是他一生宇宙观和人生观的重大转折点,来忠州后,这种变化日益明显,最终形成了他后半生的立身处世之道。

        白居易忠州诗除少数纯粹歌咏自然景物之外,大多带有思想变化的痕迹。他时而向皇上剖明心迹,时而又在致友人的诗中说要“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时而说“劳物感幽怀,一动平生念”,时而又说“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这种心灵上的反复折腾,使他无法自拔。他反思过去,事实证明靠几首讽喻诗不可能改变整个社会。既然如此,何不改变一种方式,接受眼前的现实,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为民办一些事。这就是白居易对宇宙人生观的重新理解。屡遭挫折,锐气消磨,不得不重新进行自我设计,对他本人来讲,这是一个痛苦的失落过程。他的忠州诗中“宦情抖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我今无所求,庶离悲忧域”都记录了这样的转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