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6日 星期六

    聚焦

    哲学视域下的社交媒体

    ——对网络文化现象的新思考

    作者:李极冰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6日 08版)

    编者按

        媒体行业正在经历一番天翻地覆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浪潮正来势汹汹。以社交媒体为例,其在中国的诞生和普及超出了社会当初的想象能力。当媒体的外延变得越来越宽泛,甚至有人提出“一切皆媒体”的观点时,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我们什么?又在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改变?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上述问题作了阐述,以期给所有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带来新的思考与启迪。

     

        互联网的诞生和全球化的应用,使我们前所未有地开始同时生活在一个双重的世界里,即传统的物理世界和数字化的虚拟世界。在新建构的两个世界的关系中,我们又催生了这两个世界的融合,诞生了新媒体的两种新的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媒体应用。有趣的是,这两种新媒体技术使得传统概念中的主体和客体的界限也愈发模糊化了。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Internet(因特网)的时代,更开始进入到一个“everything in Internet(一切尽在因特网)”的世界中。这个世界的特征是:一切事物都在互联网中被重新存在。

     

        移动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在中国的诞生和普及,超出了社会当初的想象能力。今天,中国的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经超过9亿,仅仅是微信的每月活跃用户数就超过了5亿。而作为以社交媒体为特征开始在中国普及的微信,在今天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交媒体自身存在的意义。社交媒体在今天的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也许需要我们跳出技术的层面,从哲学的视角给予另一种解释。

     

    新媒体中人与世界的意义关系

     

        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说法:信息化和网络技术对人的发展和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这种对当下人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是网络技术吗?

     

        从信息化形成的技术物理层面来讲,这种观点是被我们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而这个由计算机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耦合所产生的技术大系统,为什么可以使当下人类形成网络人格和网络人性?社交媒体就在这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其中,人与世界产生了新的意义关系。与其说是信息化时代带来了对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影响,也许不如说是社交媒体对我们每一个人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影响更为直接简明。所以我们看到不是新技术本身,而是在新技术影响下的一种新的方式,正在对我们人性的形成和变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从哲学的角度看,社交媒体的本质是它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世界。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形成了新的人际关系、新的社会关系。

     

    新媒体中人与世界的系统关系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新媒体的构建使网络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社会化的文化现象。

     

        从技术体系的组成来看,今天的社交媒体主要是由以下6种重要技术所形成的宏大系统。它们包括:广播技术、有线与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图像符号识别技术、桌面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

     

        有趣的是,不同领域中分门别类的技术在最近30年内产生了多次的融合(或结合),这种融合又进一步产生了在分门别类领域中工作的人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两个重要结果:技术宏观大系统的涌现现象,以及随之而来的基于虚拟数字世界的文化大系统的涌现现象。

     

        这两种大系统的涌现现象,是在两次重要的技术融合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是芯片运算技术与计算机算法技术的结合(即硬件计算能力与软件计算能力的结合),一次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融合的结果使我们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系统的多次融合,最终导致了传统媒体走上今天的“融媒体”阶段。这一现象,无疑将对每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甚至是对价值观形成的前提性条件,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新媒体中人与知识的形成关系

     

        新媒体中形成的知识,为什么是一种新的人工智能知识?

     

        在人工智能的视角下,今天的社交媒体可以建立起媒体与人的一种新型关系(人机交互界面关系),生产出一种能够做出互动反应的媒体智能机器——APP。APP以新的人类智能模拟方式或近似的方式,以新的知识方法来建立人类的知识体系。通过新媒体的APP,我们可以剥离出蕴含在社交媒体之中的三种基本智能关系特征,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与知识形成的数据关系。社交化的新媒体产生了大量的社会数据,透过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社交媒体帮助我们依托“大数据”走向“大决策”。二是新媒体与知识形成的计算关系。人们通过相应的技术,形成了对大数据在云端的计算能力和数据云的整合能力,依托这种能力,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建立起一套在计算机逻辑推理方法上所形成的新型知识体系。三是新媒体与人类累计智能的关系。通过新媒体间的互动,我们不仅可以实现人际之间的新的互动行为和新的协作行为,更重要的是,当这种新的协作关系建立后,我们又使新媒体成为人类的一种新的智能累计方式。

     

    新媒体中人与自身价值的存在关系

     

        信息化时代催生了我们今天的“泛媒体化”时代。从人在生活中的关注力和直接作用点来看,今天的一切都在媒体化,一切都在以媒体化的形式存在。不管是滴滴打车,还是网络金融,还是社交聊天,在今天都是以媒体的形式,而不是技术的形式展现在大众生活之中。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新媒体在今天正在催生一种新的人的存在活动,一种新的身份认知活动,一种新的类文化活动。在新媒体的互动结构特征作用下,新媒体在今天的价值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的消息传播意义。把新媒体仅仅作为一种“体用观”中的“用”或是一种工具,已经不能反映出新媒体的本质。

     

        总之,从新媒体与虚拟文化、与人的虚拟存在关系来看,社交媒体文化在今天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社会生活状态。我们每一个人,作为“我”,作为“此在”(海德格尔提出),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存在的过程和形式、所存在的意志与自由,都在新媒体所建构的主体间的关系中,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二重实践和切换存在中,在新媒体形成的“主体—客体关系模糊化”的新世界中,被重新定义和重新存在。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作者系知名信息经济学家,工信部电信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联通集团公司总经济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