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儒林镇白岩山村,依靠精准扶贫种植的几百亩苗香梨梨花竞相开放,满山银装素裹,吸引了大批游客。2015年,白岩山苗香梨实现亩产2000斤,总产值40余万元,为23户精准扶贫户带来每人每年1200元的分红。
湖南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继2014年有108万人脱贫后,2015年又有超过100万人告别贫困。
“识别精准”:为“扶真贫”奠基
2014年4月12日,在湖南省邵阳县黄荆乡石塘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评议小组对29户109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陈立海等7户27人,成为第一轮扶贫对象;蒋平生等6户24人,是第二轮扶贫对象;邹日华等8户25人,是第三轮扶贫对象;另有8户33人因得票少,未能成为扶贫对象。县里从当年起,分3轮对每个扶贫对象进行帮扶。
2014年年初,湖南省把贫困人口、贫困村一个个找出来,逐一分析致贫原因,并且建档立卡,针对贫困户“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全省总共识别出704万贫困人口、8000个贫困村。截至2014年年底,湖南省造册登记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96万人。
“扶贫部门每年及时更新数据,将因病因灾返贫人口纳入进来,将脱贫人口筛选出去。”湖南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介绍说,全省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信息,都被录入湖南省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为“扶真贫”“真扶贫”奠定了基础。
2015年9月起,湖南省委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全面核实扶贫对象,制定完善脱贫计划,帮助解决突出问题,扎实开展结对帮扶。
“产业精准”:变“输血”为“造血”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由“输血”变“造血”。湖南省率先提出“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扶贫对象和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新思路,改普惠式扶贫为差异化扶持,鼓励扶贫经济组织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2014年,湖南启动了以覆盖贫困对象1000人以上和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为目标的“双千”产业项目计划,共实施项目62个,总投资38.3亿元,直接帮扶贫困人口38.4万人。
2015年,湖南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总投入14.83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亿元,涉及67个县(市、区)1776个村,直接帮扶30万贫困人口,预计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湖南省江永县实施的夏橙项目,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开发2500亩夏橙基地。项目受益后,江永县已建档立卡丧失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及基地周边扶贫对象共6000人,年人均可增收1500元。
“机制精准”:破解发展难题
金融“贫血”,是贫困地区发展长期面临的重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湖南针对农村企业和贫困农户贷款难、利息高、风险大等问题,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好全省产业扶贫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以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在市、县、乡、村推动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
在县级层面,湖南省探索建立了小额信贷风险化解机制,着力化解贫困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从去年开始,湖南省扶贫办和湖南省农村信用联社在沅陵等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县)开展金融产业扶贫试点,以小额信用贷款解决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资金困难。
在项目资金上,湖南省协调行业部门调整完善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有效推进了村级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教育和卫生扶贫等十项重点项目。
在实施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上,湖南省将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同扶贫易地搬迁、生态移民结合起来,积极同住建部门协商,制定了贫困农户危房改造计划,提高了补助标准,在住建部门每户最高补助4万元的基础上,扶贫部门每户再跟进补助1万元。目前,近7万户贫困农户搬进了新房,圆了安居梦。(本报记者 龙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