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31日 星期四

    数据背后

    高教入学机会仍需平衡质量和公平

    作者: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31日 15版)

        近年来,我国总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实现全面提升,地区间差异逐年缩小。然而,在平衡质量和公平上,依然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优质入学机会增加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制约,成为地区间入学机会差异扩大的根本原因。如果优质高校的入学机会受制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那么原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优质高校入学机会较大;而经济落后地区获得的优质高校入学机会将会更少,进而造成地区间优质高校入学机会差异的不断扩大。

        高考报名录取率在地区间的差异是造成优质高校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直接原因。数据显示,优质高校入学机会在地区之间的差异程度不断扩大,主要与高考报名录取率的差异存在较大关系。由于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具有稀缺性和集中性,在分省定额的规则下,重点大学或各省的直属高校更倾向于招收本地学生。在地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资源已经占据优势的前提下,属地化招生将进一步加剧东中西部地区间乃至东部地区内的入学机会的差异。

        入学机会在区域内部的差异较大,简单地以东中西部作为政策划分依据不利于地区间差异的缩小。一直以来我国宏观政策上对弱势地区入学机会的补偿和倾斜往往简单地以东中西部的划分为依据,却忽略了入学机会在区域内部的差异。

        针对上述问题,为在“十三五”期间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地区间的均衡,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大幅增长。多年来,我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一般的普通本科院校成为扩招的主力军。在总规模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优质高校的入学机会就显得更加稀缺和有限。“十三五”期间,要实现优质高校入学机会的大幅提升,最根本的路径是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点带面扩大高质量重点建设的范围。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统筹推进,以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重点,带动更多的大学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对于高等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中央政府应充分发挥统筹调控的职能,通过配套补贴或专项经费投入等方式,鼓励和带动那些在全国范围内招生的优质地方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积极提高各地区高考考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数据显示,优质高校入学机会的大小与各地区高考的报名录取率有直接的关系。要提高本地区的高考录取率,除了扩大高考招生的名额以外,还应从招生的供给侧出发,关注地区高中阶段考生的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与“十三五”规划中“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提高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的工作重点相一致,有利于地区高考考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从教育投入的角度,建议根据各地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水平,设定高中阶段财政投入的充足标准,对于难以达到充足标准的省份,建议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补充。

        逐步弱化以东中西部区域划分为标准的招生改革模式,因地制宜综合多项因素划分招生名额,促进地区之间优质高校入学机会差异的缩小。目前,分省配额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录取的主要选拔方式。在区域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合理地使用分省配额制,可以积极补偿西部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较为薄弱的教育基础。然而,由于过去数据上的限制,大部分政策的推行均以东部、中部和西部为划分标准。

        为保证地区差异缩小目标的实现,笔者建议政府能够逐步弱化以东中西部区域划分为标准的招生改革模式,采用基于历史数据的建模方式,对院校分省招生名额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具体建模以适龄人口基数为核心变量,并结合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优质高校资源以及优质高校入学机会的历史数据设定科学的权重,同时在原则上确保入学机会有所增加的同时,入学机会的大小不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曹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