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麓苍莽、溪涧镂错、河渠纵横、井满泉潆……”历史上,北京境内有大小河流200多条,湿地面积在20世纪60年代曾达到12万公顷,80年代仍有7.5万公顷。
但是,随着北京城区不断扩张,人们开始向湿地索要水源、粮食,甚至建设用地。截至2008年底,北京湿地面积仅剩5.14万公顷,与此同时,湿地污染和泥沙淤积严重,生态功能逐渐衰退。为了涵养这宝贵的“生命之源”,近年来,北京市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湿地保护面积逐步扩大
芦花千顷,百鸟徘徊。位于北京延庆的野鸭湖,如一颗明珠,镶嵌于八达岭长城脚下,与官厅水库为伴。3月,北京气温快速上升,候鸟也来得早,野鸭湖湿地公园比往年提前半个月对外开放。
方春是该公园环境教育中心副主任,也是一名鸟类观测员,有着十余年的观鸟经验。在湖畔,他兴奋地拉着记者说:“瞧,那边有只大天鹅,是前几天迁徙掉队留下的,我们为了留住它,找了一只小天鹅陪伴它。”方春口中的小天鹅是前几年受伤折翅被公园收养的。
提到鸟,方春如数家珍:“像游禽,比如天鹅、野鸭,它就喜欢在湖里,像涉禽,比如鹭类的,就喜欢在水浅的地方……”前段时间,他在公园惊喜地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疣鼻天鹅,这是在北京地区首次发现疣鼻天鹅。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孙胜利告诉记者,从2005年到2015年,野鸭湖的鸟类种类从233种增加到了295种。10年来,累计修复湿地面积2万亩,高等植物由357种增加到472种。“湿地生态环境好了,其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明显提升,流入湿地的Ⅳ类水,流出湿地时能达到Ⅲ类标准。”
野鸭湖是北京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的一个缩影。近些年,北京建立了野鸭湖、汉石桥等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1万公顷;建立了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房山长沟国家湿地公园等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批建了怀柔区琉璃庙、大兴长子营等7个市级湿地公园,总面积2400余公顷。
湿地生态功能逐渐提升
草长莺飞,鸢飞鱼跃。在通州、房山、怀柔、平谷等区,一度消失的湿地美景正在逐渐恢复、重现。近几年,北京已累计恢复湿地6800余公顷,昔日干涸的坑塘、河道,经过改造,再现生机。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说,2012年,北京市启动百万亩平原造林后,湿地的修复和建设作为重点工程纳入其中,营造森林和恢复水系同步进行。
开车走在京平高速与东六环的交会处,窗外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绿色,水面穿过郁郁葱葱的森林,与绿植、花卉错落分布,远远望去,湿地与森林交融在一起,宛若一片独特的“水上森林”。这就是京东最大的湿地公园——东郊森林公园。经过3年的土壤改良、地形改造,东郊森林公园湿地现在已变成一处有林有水、林水相依的宜人去处。如今,这5000余亩的东郊森林公园湿地已基本建成。
郊野公园和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并行,不仅促进了湿地发展,也提升了湿地品质。大兴三海子郊野公园,湿地建设150余公顷,栽种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使历史上三海子湖光潋滟、鹿鸣双柳的美丽景致在公园得以重现。
公园湿地的建设,还优化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建设注重湿地恢复,完成了10.25公里的小月河生态治理,建成了人工湿地“龙泽鱼跃”景区,种植了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城北“龙须沟”重现碧波荡漾的美景。
“借助平原造林工程,近两年恢复景观的还有通州台湖湿地、马驹桥湿地,大兴长子营湿地,顺义李桥湿地,延庆蔡家河湿地等。”邓乃平说。
湿地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严格制度,强化责任。2013年5月1日,《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明确提出“本市实施最严格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被确定为“北京湿地日”。
在野鸭湖,人们可以参观华北地区首座湿地博物馆,观看360度环幕影院播放的《美丽的野鸭湖湿地》。访客中心提供的图片展览、宣教材料、音像图书,给公众提供了多方面的湿地科普信息。
“市民到湿地保护区旅游,不要随意采挖野生植物,更不要去捡拾鸟蛋,否则按照《条例》将会被处罚款。”方春说,野鸭湖成了湿地保护的科普课堂,“我们希望更多人在享受美的同时,也看到我们这些湿地人在为保护美付出努力。”
据了解,北京市近几年组织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等研究,取得退化湿地恢复等4个方面28项成果。组织开展《条例》系列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30万份,受宣传市民80余万人。
2016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生态养护,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按照规划,未来5年,全市湿地保有量将达到5.4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提升到3.31%,60%以上湿地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邓乃平表示,北京市将逐步健全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使全市湿地生态质量逐步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本报记者 叶乐峰 张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