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有房头飘过的暖暖炊烟,有母亲立于村头唤儿的背影,有村中密密麻麻的柿子树及树下追逐打闹的孩子,有村前流过的潺潺溪水以及碧油油的稻田……这一切是那样鲜明地流连在我的梦里。
——题记
2015年,我回老家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柯渡镇过春节。在柯渡,有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小村凤鸣,我出生在这里,我的童年也在这里度过。
走在干净的村中水泥道上,我的心情异常兴奋。昔日的土路,人走在上面,常常泛起一阵灰雾,下雨天则带起满腿的泥浆,虽然小心翼翼还是会滑倒,而今这样的境况一去不复返了。村中一栋栋的小洋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代替了曾经低矮的、破旧的茅草房……村民的眼里含着笑,满足和幸福写在脸上。
家乡小村的夜安详而静谧,我带着欣喜,带着愉悦安然入梦。
睡意蒙胧中,我隐约听到一阵钟声,醒来,侧耳细听,原来是清真寺礼拜的钟声敲响。我兴奋地起床,推窗,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令人沉醉;放眼望去,视野之外,河对岸的丹桂村,掩映在一片雾海中:亭亭玉树成了美丽的剪影,清真寺大殿的轮廓、叫拜楼的四角攒尖顶若隐若现。此时,太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斜照下来,光影、晨雾、炊烟、楼房及树木的剪影,氤氲成一幅美丽的“丹桂晨曦”图。我用相机飞快地定格了这一瞬间。
于是,关于丹桂的种种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填满我记忆的门。
丹桂村坐落在云南省寻甸县柯渡镇的东面,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其村落格局在清代已完成。村子依山势而建,东靠小丘山,西临柯渡河,北望烟囱山(柯渡境内第一高山),南接大叠水,可俯瞰整个柯渡坝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村中百年以上的古建筑比比皆是,有气势恢宏的清真寺建筑,也有典雅别致的民居四合院建筑群,还有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
丹桂村注定是不寻常的。1935年4月29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在寻甸县七星镇鲁口哨发布了《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4月30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的中央红军进驻柯渡。毛泽东等中央首长住宿在柯渡丹桂村何本恩家的四合院,并对抢渡金沙江作了具体周密的部署,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
红军长征过柯渡,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传说红军到来的前一天,从南边飞来了许多白蝴蝶,这似乎是一种征兆。红军到来后,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对当地老百姓秋毫无犯,并留下了“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等反映我党民族政策的标语。逃到山上躲起来的村民返回家中,后来红军走的时候,当地回族群众踊跃报名,并编成一个回民班参加了红军。
为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1977年,云南省文化厅在丹桂村建立了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并对外开放,丹桂村一时声名远播,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1983年,“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定为云南省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基地;1997年被命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百个经典景区之一。2013年,“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建成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条柏油路直通丹桂村,令整个柯渡坝人瞩目和欢欣鼓舞;90年代,柯渡的青年纷纷进城做生意、务工,争先创业和致富成为热潮,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05年,红色旅游一度盛极一时,丹桂村也名震一时。
2007年至2010年,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进行了文物主体古建筑群的修缮及重新陈列布展,文物主体群修旧如旧,陈列布展完美呈现,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过寻甸的光辉历史,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感受到长征精神的洗礼。宣传红军精神、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弘扬民族文化、维护革命文物、展示红军风采,这里真正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如今,“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建筑群以及相邻的村中古建筑清真寺、杨氏宗祠依次被修缮,村中主道青石板路也重新铺就,村中面貌焕然一新;村子南面崛起一片新的民居楼,道边上遍植丹桂,花香满村;俯瞰柯渡坝,村村新建起密密匝匝的楼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马克军,作者系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