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多变,实体经济疲软,长期依靠低端制造业生存的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如何从财政视角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在新一轮经济改革浪潮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财政支持企业资金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企业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以及节能减排、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规模、结构、支持力度、支持手段等方面依然存在缺陷,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
财政支持资金规模小,支持手段与结构不合理。自2003年中央财政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支出预算科目以来,财政预算资金规模逐年增加,支持范围逐年扩大,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央支持中小企业资金主要采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与专项资金三种方式,支持中小企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与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近年来,也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中小企业间接提供资金支持,但落实的情况并不理想。此外,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期限较短,多为1~2年期,缺乏中长期资金支持,目前的资金结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张、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等多元化资金需求,成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
各类专项资金种类较少,区域差异化明显。目前中央财政设立了多项专项资金,从多方面立体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主要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地方政府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立地方性专项资金。从中央及地方政府专项资金投入情况来看,以支持科技型企业为核心,种类依然较少。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财政专项资金大部分侧重于对基地内中小企业的扶持,覆盖面较窄。加之各地区经济发展、财政收支情况差别较大,形成了差异化的财政资金支持格局。
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不明显,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局、财政资金的有限性与企业扩张资金需求的无限性三者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财政专项资金在扶持中小企业的同时,客观上要求实现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的目的,发挥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然而,基于各种因素,始终未能有较好的成效。一是财政专项资金本身具有补贴性质,与社会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背道而驰;二是中小企业无论从规模、结构或抗风险性方面,都存在先天劣势,决定了其发展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弱势地位;三是对于社会资本来讲,中小企业在财务规范、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又使得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无法适应社会资本投资的基本标准;四是缺乏对社会资本投资设立创业基地、投融资机构明确支持项目及具体细节。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财政支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本就具有补贴和无偿的性质,因此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在评价指标选取、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存在客观困难。而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率又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方面,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不仅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而且影响相关机构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督,客观上造成监管部门监管漏洞。
为提高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完善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资金使用体系,推动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规范。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优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结构。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拥有高科技含量中小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财政资金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国家级中小企业财政支持应当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实行扶持其发展的专项资金,并适当增加规模与倾斜力度,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状况给予特殊政策扶持。
增加财政专项资金类别,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模式。目前,中央财政设立的支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为九种,分属于科技、农业、国际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大多设立于中小企业发展之初。如今,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主线,从需求管理到供给侧管理的变革,对中小企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发展现有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的前提下,应适当拓宽专项资金支持的力度、规模、内容和范畴。不仅要设立针对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类的专项资金,也要对当前互联网+产业给予支持,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拓宽中小企业创业路径,整体提升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竞争力。
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提升财政资金整体使用效率。采用政府引导基金方式,吸引社会出资和引导投向,积极推动社会资源效率最大化,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企业互助基金等社会资本的进入,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壮大。此外,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一方面具有彰显公平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又带有明显的风险性,如何使二者达到平衡,着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重点与难点。
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建立合理有效监督机制。积极推进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不仅需要考虑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绩效评价程序与方法的合理性,更要结合中小企业的客观情况,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兼顾效率与公平,一方面督促中小企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与经济资源,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宏观层面评价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强化政府职责,及时发现漏洞与问题,改善政府治理和决策水平。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