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浪潮奔腾不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社会语文生活也在时代的变迁中渐次生变,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新姿容——
1、电脑大普及开启汉字文化新步履和“词时代”
当下,电脑应用迅速向社会纵深领域挺进,键盘操作已成各行各业乃至生活的日常功课。连续敲击的“打写”空前普及,“手写”大为减少,汉字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几千年来的历史性巨变。电脑时代,汉字形体记忆比“手写时代”弱化,“能认不能写”如晨露夕月,司空见惯,成为“新常态”。
这一情状唤起世人对汉字文化疏离的警觉,呼吁传承之声此起彼伏。汉字文化的核心是“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编者注),但“六书”不便推广,而汉字书法易于“大众化”,于是一浪高过一浪受到追捧,各类活动源源不断,书法特色学校如雨后春笋。以书法为龙头的汉字文化新运动,虽初蔚起,必绵长恒久。
电脑打字,输入的常常不是字而是词。如录入“语言文字问题”不是连敲六字,而是打出“语言”“文字”“问题”三个词。久而久之,“词意识”深入人心,且史无前例。“词观念”的确立,激发了对准确用词的翘企,近义词辨析已成审读、笔耕者惯常作业。“词时代”不觉间降临。词典取代字典成为新时代宠儿。其中,《现代汉语词典》系社会普遍认可的权威工具书,就像英语的《牛津词典》、俄语的《现代俄语词典》、法语的《拉鲁斯词典》一样。
2、求新意念促使新词语和字母词风靡神州
在倡导创新的时代,求新意念风生水起。遣词造句追求“新异鲜活”,已成新风。例如把“时尚”说成“潮”,把“夸奖”说成“点赞”……百姓对三天两头飞进词语密林的“新鸟”已见怪不怪,不过粲然一笑而已。诠释新词、引领应用之举,具有积极意义。
字母词如今风行天下。其实早就存在,如“X光”至少流行半个多世纪了。固然不宜滥用,但也应看到四个优点:
其一,能迅速反映外来事物或概念;其二,是缩写形式,十分简短,易记易用;其三,一望(或一听)即知所指,“定指”作用突出;其四,域外知晓,利于中外交流。
四大“长项”赋予字母词强大的生命力。
有人担心字母词给汉语“添乱”。须知字母词进入社会语文生活,要迈过“社会流通性”这一高门槛,“面生者”皆被拒之门外,“偏安一隅”。外来词不过占汉语词汇百分之一二,字母词是其中一个品种,占比更低。区区“外来客”在汉语浩浩荡荡的语流中寥若晨星,远远搅乱不了“汉语世界”,更动摇不了“语法+基本词汇”构筑的汉语根基。
3、口语与微信“比翼齐飞”,“双音化”大提速
说话比行文更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在新时代,飞机、汽车、高铁等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使面对面交流骤增;手持通信工具的“全覆盖”,令“手机对谈”遍布辽阔疆域。一句话:口语“占领”的“地盘”旷古未有地扩展了。于是,口才备受青睐。能言善辩、对答如流已成优秀从业者必备技能。不光发言人、主持人、领导者,就是普通人在工作、会议、活动中,想把事儿办漂亮,亦须有此“基本功”。抬眼远望,口才已成世间争夺话语权的有力武器。
用微信交际,包括对话、“指谈”、浏览,天南海北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人首先从微信获知新闻。人们慨叹:“没有Wi-Fi的距离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微信成为前程远大的交际平台和社会语文生活方式。庞大的阅读量,必对新闻乃至文学语言产生深远影响,易懂、流畅的文风将更为流布。口语与微信乃当今社会交际璀璨耀眼的“双子星座”。
新时代多音词的“双音化”步伐大大提速。过去常说的“春节晚会”“航空母舰”“国家博物馆”早已被“春晚”“航母”“国博”挤下历史舞台。如今,一个多音词“抛头露面”没多久,不经意间,便被“双音化”兄弟抢占了“座位”。
4、城市五方杂处加速方言消融,方言文化却逆势勃兴
都市里比比皆是的五方杂处使方言向普通话靠拢步履加快。通都大邑的方言犹如加速消融的冰川。大城市,特别是北方大都会语言面貌浑然不觉中巨变,普通话悄然成为主流用语。北京城里的土词儿在岁月的流逝中消泯,笔者上中学时校园流行的“剋(kēi)”“太差(chái)”“挨呲(cī)儿”等,已杳无踪迹。“纯正”乡音,或仅存于小城镇与乡间。
与此恰成对照,方言文化迅速崛起。丰富鲜活的方言语料保藏于地方戏剧、曲艺之中,在龙腾虎跃的群众娱乐活动里大放异彩。在影视剧、小品里,方言元素摇身一变,化为一种灵验的艺术手段,一种提升表现力的“妙招”,百试不爽。采用的多系方言色彩的普通话,而非地道方言。这一“调味品”在文学语言中也大行其道,吴语味儿浓厚的长篇小说《繁花》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方言“文化角色”的彰显,缘于经济快速发展后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及文艺创作的特色追求。其势头强劲,前景昌盛。方言文化包孕着地域风俗和桑梓深情,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丰富和发展方言文化,就是研究、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
(作者为《语言文字报》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