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光明日报第九期两会微沙龙邀请了一位人大代表、两位业界专家和多位网友,就这个话题进行了在线交流。
乡愁,是对美好生态环境的一种回归
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雷原:
从科技哲学来讲,人和自然是共同体,人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可能离开自然也不能背离自然。当人离自然越来越远的时候,必然有一个回归的力量。所以,从这个哲学意义来讲,人回归自然也是必然的。
乡村必须富有魅力才能留住乡愁
四川省环科院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熊定国:
乡愁非愁,而是人与自然相融合,文化与生命、生存、生活这三“生”相系。乡愁需要有可以寄托的载体,那就是乡村。我们的乡村必须富有魅力才能够留得住乡愁。
留住乡愁,必须发展新乡贤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
我们要留得住乡愁,首先要打造生态村落,发展生态产业,繁荣乡村文化,这些必须靠乡贤来做,也就是说,老百姓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是要有乡贤作为领头人。当代乡贤可以是优秀的乡村干部,也可以是村子里面的道德模范或者是这个村子里面走出来的各方贤达人士。
网友@歌若飞:如何提升乡村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为乡村的发展作贡献呢?
钱念孙代表:应当推行新型城镇化,在现有乡村乡镇基础之上建设特色小镇,同时还要建设一些小城市。欧洲很多小乡村规模不大,但精致优雅,生活环境舒适,各方面都非常吸引人。因此,要想年轻人能够自愿回到乡村,还是要靠建设,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为美丽乡村建设出力。
(本报记者徐谭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孙小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