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民盟中央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委员:文化扶贫要“补洼地、种精品、送真情”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7日 07版)

        “艺术家的视线不仅要投向殿堂之高,更要聚焦山乡之远。”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常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近九年来,他每年的提案都不离文化,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与普及。因为他深知,艺术和建筑都有着最朴素的规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015年末,党和国家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角;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时代之问”。这看似不相及的两件事却交织为一,引发了吴为山委员的深入思考。一边思考,一边践行。2015年10月始,中国美术馆策划举办了“走进西部——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把库存的近200件国宝级精品书画作品系统梳理出来,送展至新疆、重庆、广西、宁夏四地。徐悲鸿、张大千、吴冠中、傅抱石……大家力作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股文化热潮。

        这让吴为山更加确信文化扶贫的时不我待:“偏远的是地域,落后的是经济,但不能让文化也‘缺氧’。广大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和我们一样强烈。”种种触动交汇于心,加上去年的多次走访调研,吴为山精心写就提案《“精品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文化小康”服务“全面小康”》,就文化扶贫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补平洼地。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对不同地区分别打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厚博大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生机勃勃的当代文化”。其次,“种”下精品。用各类优秀文艺作品满足贫困地区文化需求的同时,帮助当地增强文化造血功能,最终“种植”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精品。最后,送去真情。扶贫是有心灵温度的。要带着真情去帮扶那些没有被文化阳光照到的人们,这样才能温暖他们。

        (本报记者 王斯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