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规范化建设为志愿服务提供保障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切实抓好落实,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与试行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民政部研究起草《志愿服务条例(草案)》,推动志愿服务内容纳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并推进实施。据悉,目前全国有1523个县(市、区)、1万多个街(镇)、近10万个社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工作。同时,联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出台《关于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统计制度的建立发展。
上海市建立三级志愿服务网络,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建有46个市、区两级志愿者服务基地,形成了志愿者招募、培训、宣传、激励的服务链条,同时设立400万元社区志愿服务专项资金。广东佛山南海社区建立“社工+志愿者”体系,推动志愿服务深入发展,同时建立社工学院、社区学院、志愿者学院三大培训体系,实现志愿者管理流程标准化。
品牌化建设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实践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结合社会关注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深入发掘可推广的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了一批有实效、可持续、影响广的志愿服务项目。
共青团中央打造“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阳光助残行动”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个重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在全国2856个县市区旗实施,结对学校5.6万所;“阳光助残行动”在全国2817个县市区旗实施,结对残疾青少年245万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累计选派2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100多个县,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国家卫计委启动“圆梦女孩志愿行动”,覆盖了安徽、山西、陕西3个省15个县(区、市),共有354名志愿者与359名女孩结成长期帮扶对子;中国文联设立“5·23”全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深化“送欢乐下基层”品牌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多场次,直接服务群众1000余万人次。
四川成都推出“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志愿服务项目,52位社会知名人士走进教室,把自己的经历故事化作55堂特别的课程;浙江杭州塑造了“微笑行动”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拥有34家合作医院,在全国多地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协调小组,基本形成全国范围内关爱贫困唇腭裂孩子的医疗救助网络。
“排头兵”为志愿服务注入先锋力量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承诺践诺、结对帮扶、党员志愿服务日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培育了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文明风尚。
中组部持续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党员可结合所从事工作和个人专长,加入一个服务团队、认领一个服务岗位、确定一户帮扶对象,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办好一件便民实事、提出一项合理建议。据悉,目前已有2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了试点,参与党员达到1009万人。
湖北省监利县发生“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后,党委政府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组建183支对口接待专班,1600多名干部职工组成志愿服务队为乘客家属提供服务;鞍钢集团新设爱心团队140余支,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雷锋、带头捐款、带头奉献,使学雷锋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
(本报记者 任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