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6日 星期日

    光明会客厅

    三位经济学家眼中的GDP增速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李慧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6日 08版)
    CFP
    CFP

        本期嘉宾

     

        程恩富代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贾 康委员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李稻葵委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至7%。这是首次以目标区间方式提出GDP增速目标。“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速背后的内涵?如何加快改革攻坚,形成增长的新动力?今天,两会代表委员中的三位经济学家分别从各自视角辩证分析,研判走向。

     

        “坚持绩效优先型的速度原则”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在6.5%—7%的合理区间内。“重点强调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达到提质增效为主的总体发展目标,这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程恩富代表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到202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程恩富代表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之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绩效要互相协调,有较高绩效的增长速度是最佳速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较低增长速度,不利于充分就业、积累财富和提升福利,而资源粗放利用的较高增长速度,又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积累真实财富;要辩证分析和对待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不应过度追求,要突出整体绩效优先的经济增长速度。

     

        “坚持绩效优先型的速度原则具有重要意义。”程恩富代表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其标志之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重点是由过去突出增长速度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突出经济绩效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

     

        “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迫切需要推动我国经济从速度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升级。为了圆满实现这一总体发展目标,我们要坚持结构协调型的平衡原则。”程恩富代表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应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省市和区域结构应异质化发展,外贸结构应增加高新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企业结构应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配、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并存的格局,技术结构应增大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比重,供求结构应保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动态总量平衡,金融发展应为实体经济服务,虚拟经济不宜过度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应相互协调。

     

        “增强增长后劲,供给侧要攻坚克难”

     

        “‘十三五’期间需要GDP年均增速6.5%以上才能实现两个‘翻番’、对接全面小康指标,但真正关键的是,在守住底线的同时追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要形成长期发展后劲。能否如愿转为升级版,关键在于供给侧改革能否真正攻坚克难,得到实质性推进。”贾康委员说道。

     

        按照201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供给侧改革的五大政策支柱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未来五年,供给侧改革如何实质性推进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市场为取向,实现现代市场体系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和提升。”贾康委员强调,对于成千上万的企业,政府没有能力一一甄别谁是落后产能,这个优化过程应对接市场,政府要谨防过多干预。从目前来看,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必须忍受结构调整的阵痛,如果在阵痛过程中部分企业要出局,政府应维持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保体系配套,使企业在兼并重组、优胜劣汰过程中维持社会基本稳定。

     

        “未来需要逐步优化供给侧环境与机制来释放经济社会的潜力和活力。”贾康委员指出,要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这三个层面要在一起形成驱动,加快培养高水平人才,抓住创新这个发展的“动力源”。

     

        “三大因素支撑未来经济增长”

     

        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定为6.5%至7%。“尽管有所放缓,但这个区间的速度是目前较为合适的经济增速,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条件。这就好比一辆汽车,它在这个时速上行驶是安全平稳的,不会出现问题。”李稻葵委员说。

     

        未来五年,中国将保持6.5%以上的经济增速。“这恰恰也是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合适速度,不仅考虑了经济增长和结构性改革需要,也考虑了就业和民生各方面的需要。”

     

        “十三五”开局之年,要实现6.5%至7%的目标,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有底气、有办法、有亮点。”李稻葵委员指出,比如实体经济运行出现上行态势;房地产行业投资开发的速度有望在6月份见底回升;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跟去年相比基本能持平,甚至略有提高。此外,“全面二孩”政策将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

     

        尽管面临多种困难和挑战,在李稻葵委员看来,未来五年最基本的三大增长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围绕改革开放,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二是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本;三是中国经济持续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活力。(本报记者 冯蕾 李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