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8日 星期日

    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力量

    作者:楚山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8日 08版)

        目前,全世界仍有60多个国家存在雷患。据联合国统计,购买一枚反步兵地雷平均只需3至30美元,而排除它的费用却高达300至1000美元。雷患国大多经历过战争的灾难,在经济社会恢复过程中,开展扫雷工作会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雷患国扫雷工作面临巨大压力,普遍存在资金、技术、人员等缺口,是对扫雷援助的期待。

        扫雷需要技术,也需要人员支持。以泰国为例,2004年时,一年的扫雷面积是115平方米,而需要清除爆炸物的雷区面积是2556平方公里。按这种进度计算,要把这些区域的爆炸物全部清除,需要2222年。正是由于技术和人员的缺乏使得扫雷培训对这些国家来说非常重要。中国在长期扫雷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扫雷经验,提升了扫雷技术,有开展对外扫雷援助的基础。

        在国内的扫雷行动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过去,在中国西南边境,地雷也曾是当地发展的拦路虎。为了兴边富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边界扫雷。2015年11月,中国启动了第三次边界大扫雷,动用了扫雷机器人等先进装备。这一系列的扫雷行动,丰富了扫雷人员的实战经验,提升了扫雷技术和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为扫雷行动“走出去”提供了坚实基础。扫雷人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摸索出的“人机配合扫雷”等作业法被写入联合国扫雷标准作业程序。在此基础上,中国多次组织扫雷培训和实地指导,将积累的方式方法传授给外国扫雷人员,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其国内的雷患问题。

        作为《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及经修订的《地雷议定书》的缔约国,中国一直忠实履行公约规定的各项义务,向雷患国提供人道主义扫雷援助。近年来,中国还与《渥太华禁雷公约》缔约国及国际禁雷运动、日内瓦人道主义扫雷国际中心、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组织保持着广泛接触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扫雷合作,并向战争遗留爆炸物受害者捐资捐物,帮助其重返社会,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015年11月,中国为埃塞俄比亚、赞比亚、苏丹、津巴布韦举行了扫雷援助培训班,培训了近40名扫雷技术人员。赞比亚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在扫雷援助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曾表示:“中国向非洲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是无私、真诚的,是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发扬人道主义的象征,是中非友好关系的体现。”

        扫雷援助对缓解受援国雷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名参加扫雷培训的南苏丹学员在结业时说:“它让我们在这里学到了技能,能够使我们无辜平民免受地雷残害和限制。”在捐助国和雷患国双方的合作和努力下,每年地雷造成平民的伤亡数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的人道主义扫雷工作很有成效。

        开展对外扫雷援助其实是利人利己的好事。对于中国来说,培训有助于实现技术装备的提高和改进。在开展援助的过程中,中国丰富了扫雷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扫雷人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扫雷技术,并研制了安全、高效、实用、价廉的扫雷器材。

        (楚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