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浙江台州府城墙,被誉为“江南长城”,我就住在她的边上。无数次陪同专家、学者和客人到此登高览胜,也无数次来此漫步遐游。最激动的是,央视播出的30集电视连续剧《抗倭英雄戚继光》在此拍摄,当时我兴奋地用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照片中有古城、老街,有灵江、寒梅,涵盖了江南千年古城最重要的几大人文元素,也突显了古城今日“粉堞万层、金城百雉”的壮观,昔日四衢八街、鸳瓦参差的繁华。我一次次走过这厚重的城墙,一次次感受她抵御外敌、抗击洪水的雄壮,也感受她滋养千年、孕育古城的温情。
吾家江南长城边,最以此为骄傲。明朝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其地理学著作《广志绎》中就曾自豪地说:“两浙十一郡城池,唯吾台最据险。”我最喜欢的也是照片中北固山这段城墙。她建于危崖之巅,错落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峙,且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与北京八达岭相比,雄伟险峻相仿而秀丽清新有余。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就曾说:“台州府城墙是北方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因此,我们都亲切地称之为“江南八达岭”。
住在长城边上久了,越来越觉得她就是古城的灵魂。因为她抵挡了外敌的入侵,抗倭名将戚继光得以成就九战九捷的辉煌;她防御了洪涛的肆虐,成长为与西安、南京等古都城墙并肩“申遗”的中国明清城墙代表;她孕育了璀璨的物华,从邹鲁之乡华丽转身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也包容了多彩的文化,一条串联儒、释、道三家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总是让人惊鸿一瞥却心生向往。
吾家江南长城边,更以此为滋养。这是“朱子传经地,樵夫殉节乡”,有邹鲁之遗风,有台州之硬气,这也是文天祥诗中的“海山仙子国”,有深厚的历史,有绮丽的风光。她一直激励着我这个生长于此、工作于此的“地方小吏”,沿着她的足迹,借着她的风姿,对古城作深入的解读和广泛的宣扬。多年来,我这个数学教师出身却酷爱文史的土秀才,执着地从台州的地方史中抽出身来,欣欣然打开城墙厚厚的史册。西晋凿堑的风烟,初唐扩城的典故,有宋成型的工艺,明清营缮的壮举,这一页页清晰而令人振奋的历史,一个个精致而独具魅力的姿态,一次次深刻地激荡着我,让我有如诵读贝叶真经般地虔敬瞻仰。我体会她的厚重,她丰富了我的学养。
然而江南多诗情,长城多故事。品读这样多种元素看似特异组合却完美融合的城市,需要一种境界,一种沉得下心来,又能付诸艺术的境界。我很想用文人的情怀与妙笔好好地抒发对这座古城的深情与热爱,但才拙如我,只能以我之专长搞点文化发掘与研究,以我之职业做好宣传与推介。于是,我边查史籍,边撰文章,极尽稽古钩沉、博引旁征之能事,十年而矢志不渝。从古城墙的历史价值,到戚继光与古城的故事,再到戚继光成名于此的史实,从举办戚继光邮票首发式到拍摄电视连续剧《抗倭英雄戚继光》,我与同仁们、乡亲们一起让“江南长城”从民间自得的口碑走入全国学术研究的盛大殿堂,走向世界文化遗产的高雅舞台,走进全国荧屏和大众的心里。
吾家江南长城边,研读长城十余年,留下颇多感悟。
依偎在这座史迹连绵、山川锦绣的古城里,聆听她御倭抵寇的勇毅,感受她防洪拒涛的坚韧,体悟她河山带砺的笃志,总是会有一股怀古的幽情:她怀抱古街的温文,萦绕灵江的旷远,飘溢寒梅的芳香,在历史的跫响里给我们壮阔的心灵激荡。若不是尉迟恭的精心营造,若没有骆临海(骆宾王)的惊天檄文,若不曾有戚家军的金戈铁马,哪来古城这戛戛独造、青史流芳的壮丽与盛名。
也总会有一股感今的深情在我心头萦绕:人以城而精彩,城因人而瑰玮。我辈生于斯,自当奋发而为,让千年古城的文化精髓为我今人所用,也让今人的努力锻造一个千年古城之后的千古名城,这才无愧于我们的江南长城,无愧于我们的故乡。
吾家江南长城边,有山水相依之胜,有人文相济之成,欣哉,幸哉!
(卢如平,作者系浙江省临海市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