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3日 星期二

    艺术与童年不能不说的秘密(下)

    作者:聂焱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3日 15版)

        对啊!艺术就是打发时间,童年不就是为了好玩吗!

     

        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丰子恺

     

        清华附小的理念是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强调孩童的成长性、完整性、多元性、情感性、独立性。要培养孩童首先要尊重孩童,发现孩童独有的生命价值,孩童从来就不是成人的预备军。当我与孩童接触的越久,越觉得自己活在一个毫无功利的世界。从附中到美院,我学习美术一直有着考学的目标,并不能完全体会艺术本身所给人带来的快乐。由于工作之便,我每每观察孩童,看孩童们在玩一个你觉得毫无意义的游戏之时,那种投入,那种兴奋,那种不计得失,完全忘却时间空间的状态,我很是感动。感觉孩童的状态才是最好的艺术状态、生命的状态。艺术本来就是生命本体最自然的抒发,我要向孩童学习。

     

        在艺术的课堂上要学会向孩童示弱,帮助孩童发现问题;要学会向孩童低头道歉,因为我们不是在教学科,而是在与孩童交流,又有谁会不犯错呢。我喜欢用《千字文》作为书法课学习的载体,孩童学书法的关键是感受书法背后的艺术魅力。我在讲解示范“宇宙洪荒”的“荒”字之时,把“荒”字中间的一点给去掉了,我很清楚“流”字在书法里是可以去掉“点”的,我就自以为是地觉得“荒”字与“流”字一样。当孩童指出我写了错别字时,我也就用书法艺术可以这样为由,给糊弄过去了。下课后,看着“荒”字与“流”字,我越想越不妥,立马查找资料,发现“流”字与“荒”字的甲骨文起源并不一致,但在汉字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有了所谓的关联,如“流”字有流放荒远之地的意思,而“流”字的点为何可以少?那是因为相传:在都江堰有一块牌匾,其文字中有一个“流”字,就有了这一番解释:三点水,一点是长江,后面两点是灌溉范围之广阔,使水源充足,而一旁多一点即成灾,所以要去掉这一点。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发现,说是把扬州平山堂上的匾阁“风流宛在”的“流”字形,右侧的点,写到了“在”字右下角上去了,说是要劝诫人风流少一点,实在多一点。汉字背后的故事真是很有趣。又到这个班上课了,我向孩童道了歉,把汉字的故事与他们交流,他们大感兴趣。好的教育一定是允许师生犯错的教育,这是我喜欢的艺术教育氛围。

     

        有时,在美术课上我会剩下十多分钟,让他们自由活动,而我只留意他们会“自由”地做什么就可以了。有一个男孩低着头,手捂着课桌,神情异常认真地勾勒着线条。这孩童在平时的美术课也不见得这么认真,他在干吗?原来,他将市面上流行的衣服形状的便笺纸,一张张地铺开,有序地给便笺纸上的衣服添上头,下面画上不同的裤子与腿脚。我觉得很有创意,立马给予了肯定。我继续在座位间穿梭,又有了发现。两个女孩在作文稿纸上互相用黑色空一格填一格,做一种填格子颜色的游戏。稿纸搁远看去,黑白相间,很有装饰感。我随即问道:“你填一格,她填一格的,特别有意思,你们完成的这张稿纸很有美术作品感。你们是怎么想的?”孩童们叫着:“没什么想法,只是觉得好玩,打发时间呗。”

     

        对啊!艺术就是打发时间,童年不就是为了好玩吗!孩童游戏的意识本来就应该尊重。给孩童时间与空间,他们自己就能玩得不亦乐乎。不要总觉得孩童什么都不会,教育是为了不用教育,教育是要帮助孩童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完成自我教育,如果做老师的真的去关注每一个孩童的话,他们一定会给你惊喜。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它们看起来灰蒙蒙/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谢尔·希尔弗斯坦

     

        艺术家总是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艺术教育总是期待每个人变得更加宽容与柔软。孩童不会永远是一副可爱的模样,他们作为生命体有多种的样态。我还是会时常想起那位患有自闭症的孩童,尽管他已经毕业多年了。想念孩童并不是因为他有一张痴呆的脸与独特的举止,也不是由于他不能与我进行正常的交流,我是在后悔没有为孩童做些什么。由于有这些孩童的存在,促使我思考:艺术教育该怎样帮助这些特别的孩童。在不断累积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艺术着实能帮助孩童释放情绪,表达自我,孩童有很多表达不出来的秘密都呈现在了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我从一开始教这个孩童,就发现他对美术的诉求很多,很愿意拿着笔在纸上营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他的美术作业线条流畅,细节逼真,他时常会重复一种画面,那就是:天在下雨,有一个人坐在出租车里,有一个人开门。由于那时的我心思不够细腻,对教育没有多少体会,我也只是觉得孩童的画面有些意思,并没有太多地去了解他,走近他,去读懂他的心灵世界——下雨是不是代表他很忧伤,出租车是不是代表他没有归属感?有一个人在开车门,是不是他在等待?我真的不知道,也没有留下他的一幅作品。到了现在,这些思绪只能汇成某种感叹与忧思。似乎孩童毕业了,我与他的交流就结束了,教育也就终止了。我不知道这个孩童还会不会去上中学,中学里会不会有人欺负他,他该怎样去面对未来的生活?我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童们来到我的艺术课上,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去作用于他当下及未来的生活?

     

        附小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天下情怀、学会改变,强调六年的小学教育教学生活要给孩童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由于素养的综合性就必须整合地来看待课程,综合地来评价一个生命。我想,我再遇到特别的孩童,一定要通过艺术教给孩童面对孤独的能力,表达自我的能力。从人的素质到素养,其教育的意义一定还是为了成全人,成全每个人的理想。当下的孩童不是懂得少,而是懂得太多,他们还没有分析取舍的能力。核心素养从某个方面而言,就是要让教育者和受教者明白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孩童到底要具备哪些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台湾教育有一句教育格言,说是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我以为,有关审美雅趣的艺术素养定是最方便孩童带走的,又有谁不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想,孩童们可以带走的,能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东西就是核心素养吧。

     

        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有人为之担当奉献,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我重新回到学校,回到教育,回到童心的世界,与孩童们一起学习成长,本身就是生活最好的安排。只要努力,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艺术天地,每个人都能回到那个单纯的世界。

     

        (聂焱,作者单位:清华附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