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区有几幢居民楼的楼梯扶手年久失修,不牢固了,老人们上下楼很危险!”“镇江南路那个大下坡太不安全了,每年都有车和人跌进坡下面的院子里,建议有关部门安装防护栏和提示牌。”
每个月的20日~25日,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湛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辛民志都很忙碌,因为这几天是湛山街道的“民情日”。在“民情日”里,来自社区的群众代表、信息联络员、楼组长、社区主任、街道办领导,还有来自辖区的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聚在一起,就社区里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同时讨论和落实解决办法,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去。
据介绍,湛山街道的“民情日”从2012年开始设立。“我更愿意把‘民情日’总结为基层政府的一种精准服务,这种精准服务的特点是一对一、早发现、快反应,使绝大多数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能被妥善解决。‘民情日’把基层工作从烦琐忙乱的被动应付中解脱出来,转化为更科学更高效的主动服务。”辛民志自豪地告诉记者,正是这种工作理念,为湛山街道创造了“十年零上访”的佳绩。
“我们这里地处老城区,楼房旧,掉瓦漏雨时有发生,居民投诉多、怨气重。”湛山街道办主任孔兆峰说,老百姓想用房屋维修基金修缮房子,手续特别麻烦。此事在“民情日”被群众提出来以后,辖区人大代表、青岛德衡律师事务所的胡明律师主动揽下了这个棘手活儿。胡明带着社区居民代表到房管部门反复沟通协调,并从法律角度提出建议,最终,房管部门对维修基金的使用规定作了合理化调整,困扰居民很久的房屋维修问题迎刃而解。
为了夯实“民情日”活动,湛山街道建立了一条完整的“民情链”机制,民情民意收集上来后,由相关部门进行集中归类,实行“五件”工作法:即办件、承诺件、补办件、上报件、建议件,同时采取固定式公开、集中式公示、单项式反馈、分散式答复、约定式告知等五种形式告知群众办理结果。这种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也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
经过不断整合改进,“民情日”逐渐变成了广大群众的“议事日”、化解民怨的“信访日”、方针政策的“宣传日”、干部群众的“交心日”、排忧解难的“落实日”。“让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这样的‘民情日’既是一种机制创新,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积累。”市南区委书记王久军说。
(本报记者 刘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