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朱挺,面庞清癯,说话间脸上总挂着微笑。正值春运的当口,这位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机辆技术研究室主任一点儿也没闲着。
1999年8月,朱挺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毕业,来到上海铁路局科研所。17年过去,朱挺亲历了中国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历了春运的变化,也见证着高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安全是铁路的生命线,朱挺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当好铁路“安全阀”。“非接触式接触网检测系统”,就是朱挺和团队经历无数次试验研制成功的。在此之前,我国铁路采用的是接触式检测,这种检测方式受限于列车的行车速度,无法系统有效地监测接触网完整状态,会给列车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当时,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在国内是空白,全世界只有德、意、日少数几个国家掌握。朱挺决心挑战这个难题。
着手研究铁路接触网技术,这对刚出校门的朱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天地。国外对这项技术严格保密。从零起步,朱挺向高校老师和科研所前辈求教,制订方案、推翻,再制订、再推翻,无数次演绎、论证,朱挺带领科研团队独辟蹊径,从磨耗检测入手,走出了一条利用影像处理技术进行检测的新路。
“非接触式接触网检测系统”终于问世。随后,朱挺又带领团队研发了适应时速80公里轨道车、120公里专用检测车、160公里客车车体、380公里动车组车体等速度条件下的系列车载“非接触式接触网检测”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被科技部等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这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改变了我国接触网检测采用人工断电抽样测量或升弓接触式检测的传统方式,使我国铁路接触网检测有了更为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该项成果获国家发明奖和实用新型专利。年仅31岁的朱挺,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我们生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朱挺感慨。他先后参与国家“863”重点项目,主持完成多项原铁道部、上海铁路局重点课题,多次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重要专业学术论文多次在《都市轨道交通》《计算机应用》等刊物上发表。他带领研究团队取得了GDXJ-1型车载智能轨道巡检系统等重点科研成果,在自主创新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为我国铁路“空中安全线”提供保障。
近年来,朱挺与研究团队一起,曾主持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的“接触网安全状态的监测系统研制”研发工作。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安装在既有运营车辆上的特殊要求,研究设计新的技术方案,首次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设备运营状态下的在线检测,2014年6月顺利通过科技部的成果验收。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陆应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