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11日 星期四

    春节新风

    绵竹年画新意浓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11日 02版)

        本报四川德阳2月10日电(记者李晓东、危兆盖)“有钱没钱,买张年画好过年。”一句广泛流传的老话勾起了回乡群众浓浓的乡愁。今年春节,“绵竹年画”对于川西小城绵竹来说,已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和记忆,成为当地百姓必备的文化年货。

        农历正月初三,四川绵竹市区“六门一道”彩门拱立,“三街一塔”灯笼高挂,“一河八桥”流光溢彩,“三园两场”人头攒动。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各家各户门前的新春联、新年画将门脸装扮得焕然一新,小小的变化使年味越发的浓郁。

        绵竹年画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为特色,又称绵竹木版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内容以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为主,构图丰富夸张、色彩鲜艳明快,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绵竹市决定在2016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至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五)期间举行第十五届绵竹年画节。

        10日下午,年画村里游人如织,绵竹年画南派传承世家陈家的工作室忙碌而安静。“80后”的陈刚是陈家第九代传承人,他正在向来自各方的游客展示年画作品的人工上色。在村子另一头,陶版年画艺人林代辉创作的长5.6米高2.2米,主题为“福寿无极,聚宝藏珠”,用1000多块陶版组成的巨型陶版年画墙年前刚刚落成。林代辉介绍说:“年画有产品,年画的内容有故事,年画的传承能追溯历史。”

        德阳市民罗瑞一家四口来到绵竹博物馆,参观正在展出的一批1949年前创作的精品绵竹年画。6岁的女儿站在由明末清初绵竹最具代表和影响的年画师黄瑞鹄绘画而成的国家一级文物《迎春图》前,仔细地观看,反复向一旁的父亲询问这幅年画所表现的寓意。罗瑞说:“趁着节日的气氛,带女儿来学习了解年画很有意义。”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绵竹市在让群众寓教于乐的同时,更注重为年画赋予新的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寓于年画节中。

        绵竹市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依托长期制作年画的传统优势和本土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绵竹市逐步建立起了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三级廉政年画创作基地。在绵竹年画博物馆和“中国年画村”内,均设有廉政年画的创作室、展厅、培训室等功能性场所。同时,绵竹廉政年画得到广泛推广和运用,被引入机关、学校、社区、景区等场所,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去年11月,12集《年画村的故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动画片在绵竹市开机。动画片以绵竹年画为主题,分为12个独立故事,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12个方面。动画片制作完成后,将通过电视、网络、动漫图书、音像制品等方式在全国推广。

        “你看这一幅,说的是6岁的小孩也懂孝顺……”85岁老人李方福手里的拐杖成了教鞭,他把自己创作的年画作品向游人讲解得生动有趣,有游人告别时他并不是说再见,而是打躬作揖。李方福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年画所表述的文化故事,让更多的人不仅喜欢年画,还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二十四孝故事,懂得中华民族崇尚孝德的传统美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