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江苏省泰州市大泗镇北港村村委会广场的一块空地,铺上红毯就成了舞台。台上的藏族舞蹈正跳得十分欢快,台侧,演员吴秀梅正在为下一个小品节目做准备。
这是泰州市1000万元“文化惠民券”发放以后的首场演出。吴秀梅是高港区老年艺术团的成员,她对参加演出兴致勃勃,就在这一天,她刚和自己的“老姐妹”们表演了两个舞蹈节目。
实际上,泰州市首创的“文化惠民券”机制,正是在为群众定制他们真正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前,在“泰州市文化惠民服务平台”上,已经有52家有资质的演出团体,有体制内的专业剧团,也有民间自发组织的草根团队,他们共同提供了140多个节目,包括戏曲、歌舞、小品等各个门类,其中有不少节目,是应群众要求,特地创作和排演的。“文化惠民券”的“点单”模式,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让服务与需求之间无缝对接,观众好评度自然噌噌上升。
北港村村民陈连珍告诉记者:“艺术团直接到家门口演出,真高兴啊!”这是实话,一大早,村民们就赶到村委会广场“坐等”,还有不少人骑着三轮车、电动车,从邻村赶来。在观众当中,还有一些拿着手机不停拍照的村民,记者了解到,他们是政府聘请的“监督员”,负责记录下演出的实况,以“有图有真相”的方式给演出团体做评估、打分,演出者凭观众的“好评”“点赞”,才能得到演出经费。
“每次剧团到村里来演出,全村人都很激动,这就是群众的真实需求。”泰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卢佩民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曹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