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8日 星期一

    城中村改造的新生活

    作者:本报记者 韩寒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8日 02版)

        沿北京长安街一路向东,在街道延长线南侧,坐落着千年古村高碑店村。2月7日,记者步入村里,只见马路阔净,仿古的民居俨然,村边流水潺潺。

        “前几年可不是这般模样。”高碑店村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孔玉兰向记者介绍,“以前村子里房屋低矮破旧,完全看不见古村落的遗风,胡同狭窄、三轮车转个弯都费劲”。

        自2012年底开始的高碑店村东区旧村改造工程,至2015年底已完成了总任务的70%,850户村民有600多户从平房院落搬进了独门独户的商住两用房,该村西区旧村改造任务也全部完成。经过合理规划,还拓宽了村里的街道,做到了“家家门前有路,户户商铺临街”。

        旧居翻建、商住两用,引进古典家具、民俗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是该村将村民转移“上楼”时制定的致富思路,也是他们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经历了“农村无农业、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一系列困境后硬着头皮走出的一条“生路”。

        65岁的村民王德珍全家住在村南一栋总面积600平方米的新楼房里。记者见到,属于她家的私人楼房里装有五层电梯,方便91岁的老母亲上下楼晒太阳。

        “我把楼下三层租给了一个国学班,一年能收五十万元的租金。”王德珍一边热情领记者参观她的新居,一边介绍她的收入。“这个房子的总造价是四百多万元,我把之前的房子卖了,找银行贷款五十万元,再借了些钱,建了起来。”

        “为什么敢冒风险参与村里的旧居改造工程?不怕商铺租不出去收不回本?”记者问。

        “我相信村党总支书记支芬的判断,我也相信改革开放和发展整个向好的趋势。”王德珍言辞肯定。

        日子幸福而绵长,写在王德珍的眉梢上。

        (本报记者 韩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