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

    自然为本 服务回归

    ——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

    作者:光明网记者 伍月明 赵刚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5日 11版)

        2015年12月19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光明网主办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三清山生态文明实践与创新”研讨会在光明日报社召开。与会专家以三清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为案例进行剖析,就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如何以生态文明引领产业升级、旅游城市建设的话题展开了探讨。

     

        靠什么保护好原有的景区生态

     

        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频现价格不规范、导游变成导购、景区市场管理混乱等一系列乱象。面对旅游质量管理乱象,国内景区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为一大难题。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主席李克夫坦言,市场秩序混乱是旅游业发展的顽症。“现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新常态’出现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当中,如何充分发挥这一指挥棒的作用,旅游景区怎样顺势而为实施绿水青山工程,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要务。”

     

        此外,我国大多数景区城市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吸引力不足,游客平均滞留时间少、消费水平不高,导致旅游综合效益偏低。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黄志龙认为,国内不少旅游景区都是以自然风光或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主,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要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以满足百姓对于旅游休闲更高与更新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文化文明水平的提高,良好生态环境的价值不断凸显。对于经济欠发达而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通过“绿水青山”完全可以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不过,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李勇指出,保护好原有的景区生态,尤其要注意把控好开发“质”与“量”的关系,“这是国内所有旅游景区面对的现实考验”。

     

        资源为本 跨境整合 全域联动

     

        “有风景,缺文化;有游客,缺效益;有管理,缺服务;有产品,缺精品;有企业,缺产业”是各地景区带有共性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三清山风景区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优势和区位定位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其一,资源为本,发展特色经济。三清山风景区以其独有的畲族、闽南、徽州和赣东北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在文化娱乐业态上因地制宜,培育了“三清印象”“三清道缘”“多层剪纸”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商品,并打造了《大美三清山》歌舞秀、道文化剧目《东方女神》等娱乐演出,既增强了游览的丰富度,也进一步吸引、留住了旅游者。

     

        其二,跨境整合,突破行政界线。三清山风景区大胆整合旅游资源,跨越行政壁垒,精心打造“清婺景”旅游线路,走出了一条省内旅游区域联合发展的路子。三清山、婺源、景德镇古窑本是3个行政地域与所有制不同的5A级景区。三清山风景区主动与其他两家景区联合营销,推出组合通票,打造“最美之旅”品牌线路。尽管通票的价格有所下降,却增加了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反而增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认为,景区的协调发展使得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为景区抱团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在全国来说具有示范意义。

     

        其三,放眼世界,凝聚国际经验。三清山风景区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生态保护经验。据管委会主任诸立介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三清山风景区严格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始终坚持“山不能动、树不能伐”,通过“垃圾下山,净菜上山”、建设污水处理厂、普及天然气打造无烟山等诸多举措强化生态保护。

     

        其四,政务管理,服务理念回归。三清山风景区始终坚持让当地农民共享旅游发展红利、成为最大获益者的理念,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旅游商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马庆斌认为,景区之所以能成为全域联动的表率,与景区政务管理以及服务理念密不可分。

     

        自然、经济、政治演绎“生态加速度”

     

        正如上饶市委常委、三清山风景区党委书记陈晓平在研讨会上所说,景区优良的自然、经济、政治生态演绎了旅游发展的“生态加速度”,使它在“风景这边独好”的江西旅游景区中树起标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三清山风景区党委遵循上述理念,通过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实施跨区域联动,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同时,将经济发展与提高民生紧密联系起来,走出了“环境影响最小化、经济产出最大化、社会影响最优化、游览体验最佳化”的新路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用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乔清举的话来讲,三清山风景区“将生态文明建设付诸了实践,从理论落到了实地,做到了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协调发展,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光明网记者 伍月明 赵 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