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

    人与自然

    此景最堪忆

    作者:柏峰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5日 15版)

        “远看黄河白茫茫,曲曲折折到这里。”这句出自当地人之口的诗直白如话,但是,若是用了乡音去读,却回环舒展音韵铿锵。黄河到了这里便没有了崩涛雪浪一往无前的模样,慵懒得不想走了,携带着巨量泥沙的水波,制造了一湾绿洲。这湾绿洲不能小觑:芦苇茂盛,清泉处处,十里荷花,就差了“三秋桂子”,不然,便演绎了柳永的词境——且慢,《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吟咏的正是这一带的逶迤风光。

        这里是黄河美丽的后花园,一个可以休养生息自我修复的好地方。滋润了半个天下,黄河也确实该在这里栖息困倦的身躯,上演一段抒情慢板了。

        读美国生态学家马克·乔克的《莱茵河:一部生态传记(1815—2000)》,我大致了解了工业化以来莱茵河的生态状况,突然极端渴望回到黄河身边去,看看我国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背后黄河的生态状况,想念那一湾得天独厚的美丽绿洲。

        那日,我站在绿洲旁,芦苇铺天盖地,齐刷刷的。有风吹过,不时翻卷起一个接一个的漩涡,搅起了飘飞的绿云,一直鼓荡到无边无际的尽头,然后它又回折过来,溅起如珠的细雨,成为一片绿的汪洋。有水鸟箭般掠过随风起伏不已的芦苇,婉转几声,隐入绿墙深处……若是秋季,特别是深秋,“苍苍蒹葭,白露为霜”,又是另一番景象——芦花飘雪,远望恰似无穷无尽的白云笼罩四野,顿觉天地茫茫。

        非常欣赏元代诗人奥敦周卿的这几句话:“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不错,西湖缺少了碧叶田田暗香浮动的夏日清荷,则断然没有了生命的灵动和韵律,而这湾绿洲亦如是。与西湖“十里荷香”不同的是,小暑尚未到,这里便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令人震撼的壮观景象了——黄河沿岸成千上万亩荷塘,仿佛听到了号令似的,一夜之间,硕大如盖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箭,鲜艳盛开的荷花就哗啦啦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那样的娇娆那样的明媚那样的清新,呈现出一幅回环往复的荷之长卷,淋漓尽致地把荷的风韵荷的精神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出来,此乃天地之一绝!

        鸟是大自然的精灵,而这里更是鸟儿的世界。且不说草滩浅水里的丹顶鹤、大天鹅、鹳鸟、麻灰的野鸭子,就是来回穿梭于芦苇间的翠色小水鸟,就极引人怜爱。小水鸟清脆悠扬的啼叫声,显得这一片芦苇、荷花与丛丛马蔺花组成的天地愈加清幽。也不知这小水鸟用了怎样的建筑技巧,用羽毛、小树枝等材料将巢黏合起来,搭建在芦苇上,别出心裁的精巧之举令人赞叹——同时,它们也由此躲避了某些灾害与侵袭,得以繁衍下来。待芦苇荡里的光线慢慢暗下来时,远处传来汩汩的水流声,小水鸟归巢了,它们箭般地穿越随风高低起伏的芦苇,跳跃在巢边的枝梢上,一切归于宁静。接着,一轮明月冉冉升起……

        此处的泉,犹如黄河怀抱里的明珠,星罗棋布,泉水清澈晶亮,碧波荡漾。芦苇深处有一泉,这泉端的别样:泉底细沙腾浪,水流奔涌而出,水质温润柔滑,整个泉面水汽氤氲,如梦如幻。其广数亩,四周芦苇如碧,近听水语如珠,遥闻黄河涛声,沐浴其中,天人合一,灵魂复归自然,仿佛进入老子境界,得大解脱。

        站在黄河岸边高高的黄土断崖上,山风鼓胀起衣角,极目远望,只见黄河浩浩汤汤东流而去,不由想到:河流的确有着伟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做好河流的生态保护,这实际上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命。

        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记忆深处,不能忘怀的是江南,特别是苏杭一带的山光水色,就是离别经年也念念不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东南江山形胜秀美,然而,假如他有幸身临黄河这湾绿洲,看见这般景致,也许同样流连忘返……碧叶红荷,鸟语花香,风光明媚,此景最堪忆。

        (作者为教育研究专家、文学评论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