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

    青岛胶州:“好家风”吹进美丽乡村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刘伟 李颖慧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05日 08版)

        “能获得这个荣誉,是因为大家看重我们‘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先有国后有家’的家风。”1月29日,在青岛胶州市胶西镇的表彰大会上,作为“最美家庭”代表发言的74岁退伍军人薛立境说。薛立境全家11口人,有5名党员,3个儿子都当过兵,小儿子因勇救翻车落水的群众被授予“见义勇为”称号。

     

        “最美家庭”的评选是胶州市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胶州以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为载体,把家风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在家风培育中提升农民素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基础硬件”向“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镇领导上门挂奖牌

     

        1月20日上午,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胶州市李哥庄镇党委书记刘瑛来到纪家庄村,为该村的“五好文明家庭”一一颁发并悬挂奖牌。

     

        “镇领导亲自为我挂牌,在父老乡亲面前露足了脸。”接过“洁净庭院”的牌匾,村民王兴富高兴地说。

     

        “全市823个村(居)全部开展了道德典型评选活动,其中768个村(居)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并在上面公示本村的先进典型。”胶州市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各村(居)以“五好文明家庭”为主体,引导村民从优秀生产生活习惯、传统风俗入手,提炼“好家训”,培养“好家风”,形成了“村村有榜样,户户学先进”的浓厚氛围。

     

        “文明标杆”村民自己立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洁净庭院”的评选只是一个基础评选,比例占各村(居)家庭户的50%以上,“低门槛”是吸引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的主要原因。“村民都知道这是最低标准,如果连自家周边的卫生都整治不好,那肯定是没面子的。”胶西镇花园村村支书王宝来说。

     

        “该不该入选,谁该入选?村民心中都有本明白账。”王宝来说,评选严格采取小组推荐、群众评议、审核确定、结果公示、上榜公布和挂牌备案6步程序,做到由群众推荐、由群众评议、向群众公示,有效避免了“人情家庭”“后门家庭”等情况。

     

        荣誉不搞“终身制”

     

        2015年10月,是胶州市九龙街道“最美家庭”评选公示的日子,北赵村的张军早早就来到街道办事处,看自己有没有“上榜”。经过4个月的投票、唱票,公示结果显示,张军没有入围。“今年家里的卫生搞得差了一点儿,心里有点惭愧。”张军说。

     

        “我家今年评上了,不过还得继续努力,不能给荣誉抹黑。”小荒村的臧桂娥家刚刚被评选为镇里的“最美家庭”,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文明家庭应该怎么管?胶州市在每年开展新一轮评比的同时,也会对往届文明家庭进行复查评议,对达不到创建标准的取消资格,并予以摘牌。“最美家庭”实行动态管理,使文明创建活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刘 伟 李颖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