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期末就开始瞎忙,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的惯例。
这些天,朋友圈里充斥着“一天一本书、一周一学期”“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像高考”“死猪不怕开水烫,考试越近我越浪”的自嘲和吐槽。再看看周围,同学们已经陷入“期末的疯狂”中了:室友小许天天到通宵自习室去“刷夜”,小黄给自己定下了严格的作息时间,更疯狂的是小郑,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了任课老师,祈祷这能为他带来好运……
这学期我一共有17门课,其中除了4门选修课以外,其他13门几乎全部在考试周考。这十来天几乎每天都有考试。每次考试前我都会拿出该科目所有笔记、课堂资料,想尽可能多地看完。考完一门后又继续投入到下一门考试中去,周而复始让我疲惫不堪。以至于考完最后一科后,我竟有一种起死回生的感觉。
考试真的是期末唯一重要的事吗?答案不应该是肯定的。
一个学期结束,本来应该是整理所学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将新闻采访写作课的笔记整理好,思考公共传播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趁着最后的时间问问摄影课老师自己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这些也许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却无奈期末考试安排太过密集。遗憾之余更多的是不解:我都已经是大学生了,可为什么还像初中高中时那样,被期末考试折磨得这么惨?
大学教育需要在学到新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从而达到培养自己学术研究能力的目的。这样的能力需要的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反思,而不是单纯的记背。实施过程考核制度,减轻期末考试的负担,把总结整理知识的时间还给大学生,才是更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
忙碌的记背过程中,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上大学的初衷。希望将来,期末的时间能够宽松些,给我们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术能力的机会。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4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