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1日 星期四

    链接·专家观点

    作者:杨君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1日 14版)

        北京工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尽管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也存在症结难消除的情况。精品、创新文化不足,传统文化艺术产业创新动力不足,仍是目前困扰我国文化市场发展的最主要瓶颈之一。创新文化市场机制,让市场资源有更高效的配置渠道;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更多优质文化产品;抓住主要矛盾,分类促进文化消费是重点。此外,借助新业态,开启“泛文化产业”,打破行业壁垒,加速文化产品流动。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振鹏:通过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创造和满足需求,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以释放产业价值,优化企业生态系统以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是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命题。文化产业的供给侧调整,最终目的是提升产业发展效率和质量以及创新能力,加强市场与产业的促进和协同作用,真正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性作用。提高文化供给质量的关键是在制度设计上,遵循市场规律和文化需求特征,鼓励增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严格控制产品同质化倾向,积极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应该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医疗等供给大大滞后的第三产业。而这些产业的发展特别依赖于改革和开放,政府应该更多简政放权,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参与,形成社会多种资源共同助力文化创新的良好环境。

        民盟福建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刘泓:着眼供给侧改革,最终是要实现高效、高质的文化供给。企业作为文化市场的主体,需当仁不让地担当起文化产品供给的责任。民营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具有机制灵活的优势。要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文化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因此,需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市场当中优胜劣汰。

        (杨君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