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7日 星期日

    视点

    言论自由应有边界

    ——《查理周刊》小艾兰漫画引发的思考

    作者:本报记者 林卫光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7日 05版)

        一年前,在遭到恐怖分子血腥屠杀后,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引起世人关注。这几天,该杂志因为刊登一幅颇具争议、“人神共愤”的漫画,再度吸引了各国媒体的注意力。

        这幅漫画刊登在最新一期《查理周刊》上。漫画以德国科隆跨年夜性侵案为背景,以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为主角。去年9月,艾兰在和家人偷渡欧洲路上丧生,他面部朝下趴在土耳其海滩的照片迅速传遍全球,成为欧洲难民危机爆发以来的“最虐心画面”,引起广泛震惊和反思。

        《查理周刊》的这幅漫画中,两名脸部被以猪、猴形象丑化的难民,面色狰狞,双臂前伸,追逐惊恐逃奔的女子。漫画左上角的圆框里,是艾兰命丧土耳其海滩的情景。漫画文字是一问一答的形式。问:“如果小艾兰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答:“在德国摸屁股的人。”

        漫画发表后,引起强烈争议。艾兰的一名以难民身份定居加拿大的亲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希望人们能够尊重我们的痛苦。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我们试图忘却并重新前行。再一次伤害我们,这是不公平的。”

        漫画也引起了很多记者的不满和愤怒。例如,英国记者中有人批评“《查理周刊》的漫画令人作呕”,也有记者指称“《查理周刊》的种族主义倾向已经公开化”。由于《查理周刊》屡屡刊登争议性漫画,法国《解放报》称该杂志“重蹈覆辙”。法国知名新闻网站Slate.fr形容这幅漫画“客气地说是令人作呕,不客气地说就是种族主义”。该网站文章称,《查理周刊》已经成为自己高发行量的“受害者”,报道方针正在改变。

        面对指责,《查理周刊》的支持者们一方面辩解说,漫画讽刺的对象既不是艾兰也不是难民,而是欧洲民众和媒体对于难民问题的态度无常,他们时而因“艾兰事件”同情难民,时而因科隆性侵排斥难民。另一方面,他们再次祭出“言论自由”大旗,称这是“绝对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些支持者们似乎没有明白,言论自由固然重要,但是应该有自己的界限,必须尊重民族和宗教,不能以“报道锐利”之名行宣扬种族主义之实。科隆性侵案确实令人发指,但不代表所有叙利亚难民都是粗暴的性侵者,更不意味着难民中的儿童长大后都将“注定成为”社会治安危害者。媒体对幽默的使用应该把握好“度”,不能以带有排外色彩的“极右式幽默”来哗众取宠,增加发行。

        言论自由也并非没有禁区,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和束缚。《查理周刊》新的挑衅举动,不排除会给它带来法律麻烦,因为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宣传往往会引起民间组织的关注。例如,《查理周刊》去年被袭后,法国极右政党“国民阵线”的一名欧洲议员,因在媒体上公开宣扬“伊斯兰第五纵队已进入法国”而受到法国反种族主义团体的起诉,相关审理将于近日开庭。

        言论自由更不能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有时候,“笔杆子”对人造成的伤害,要远远大于“枪杆子”。艾兰的丧生,是欧洲难民危机中令全球震惊的代表性事件,此事给艾兰的家庭造成的伤害、给难民们和接待难民的欧洲国家人民带来的巨大冲击难以估量。以悲痛来作所谓“幽默”的“原料”,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趋势。言论自由的边界在哪里?媒体确实应该反思。

        (本报记者 林卫光)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