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创新研讨会”日前在温州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88所高校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宣部、教育部于2015年8月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件精神,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交流了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研讨会上,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雷声,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贵清和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同舫等作了主题报告。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考核评价、实践教学等,与会专家学者分组研讨。
在教学内容方面,专家们基于自身教学实践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多视角探讨。有学者认为,全国统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纲领性文件”,各高校还须结合生源及专业实际,构建一套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专题化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针对性;有学者提出,应详细调研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握当下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与会专家针对当下学生个性特征提出建议。有学者认为,鉴于学生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建议尝试“一对一”交流,促进课内与课外两个课堂相结合。有学者提出,应针对网络时代的学生特点,实行网下与网上两个课堂相结合,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电子邮件、手机微信等与学生进行学业交流。
在实践教学方面,与会专家肯定了实践教学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实践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做到知行统一。目前各高校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类。校内实践,即课堂实践教学,根据课程性质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的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如演讲、讨论、辩论、案例教学、教学录像等。校外实践是在课堂理论知识教育的前提下,通过现场参观、社会调查(专题调查)以及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布置的暑期社会实践等实践手段,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很有帮助。目前存在经费投入普遍不足,课外实践学生覆盖面有限、实效性有待提高等问题。
在教学考核方面,与会专家认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基本脱离了单一机械的考核评价方式,大部分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共存、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并重、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兼顾的考核系统。他们指出,过程性评价中的量化问题、能力考核中的操作性问题及实践考核中的公正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温州大学近年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教、学、管、考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领域进行了“一化六制”等富有成效的探索,有效地提升了教学内涵、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细化了教学过程,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