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作为外贸进出口的监管和服务者,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对冲外贸下行的压力?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12月24日在国新办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WTO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出口下降11%,欧盟、美国、日本出口分别下降12.8%、6%、9.2%。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受到较大的冲击,增速出现明显的回落。按美元计价,前三季度,中国的外贸出口下降1.9%,虽然远远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但外贸下行压力不容小视。必须锐意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于广洲指出。
在对外贸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提高通关效率和降低通关成本,缩短通关时间,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目前,我国沿海各省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把“串联式”口岸通关流程变成“并联式”,实现企业一次性申报、执法结果统一反馈,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
进出口贸易涉及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商务、国税、外汇、食药监、林业(濒管)等10多个口岸和贸易监管部门。单一窗口采用单一平台申报,摒除了以往多人员、多客户端、多单证系统操作的烦琐流程;将执法部门需要的申报数据整合成统一化、标准化的申报数据池,有效减少同类数据项的重复录入;实现了企业和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之间信息流的无缝衔接,降低数据差错率;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界面可一站式办结所有通关手续,规避了在各执法部门之间串联奔走、分别提交单证、现场等候审批结果等环节,从而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
2015年,海关全力推进一体化通关改革,实现了全国海关全覆盖和区区联动,彻底打破关区界限,企业可自主选择申报、纳税、验放地点,大大降低跨关区通关时间和成本。
据于广洲介绍,海关将更加努力地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化便利水平。2016年将与更多的国家签署合作文件,扩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沿线国家海关互联互通,提高通关效率,做到“一带一路”布局到哪里,“三互”就部署到哪里,海关的服务就跟着拓展到哪里,真正实现“关通天下”。
(本报北京12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