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激情,在科研战场绽放

    ——记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装备学院某教研室主任董正宏

    作者:本报记者 尚文超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0日 04版)

        像很多科技工作者一样,装备学院信息装备系某教研室主任、38岁的董正宏头发已有些稀疏,但他有一张年轻的面庞、一脸的朝气、一身的冲劲。从上大学到工作,董正宏都在装备学院度过,这里流传着他的“传说”——

        20岁时,只靠“异想天开”,就只身闯院长办公室阐述科研构想并争取到资金支持,研制出一台会弹钢琴的机器人。本科没毕业,就牵头成功研发边防部队模拟训练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读博士阶段,在某数据存储设备项目组里,提出重要设想,解决了很多别人没有解决的难题。

        董正宏对事业充满激情,把事情做到极致是他的人生追求。

        为了让部队尽快把信息化系统运作起来,总部首长指定装备学院承担面向全军的综合集成软件培训任务。学院成立以董正宏为教学首席的18人攻关团队,全力打造此项培训课程。大家对这一庞大复杂的指控软件体系接触并不多,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软件并形成课程并非易事,可恰恰是未知和挑战激起了董正宏的斗志。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先是到兄弟院所学习软件原理,一条代码一条代码逐行分析系统;然后到部队调研使用需求,一个岗位一个岗位了解操作特点,用一个暑假的时间逐步搭建起联通部队和科研院所的“桥梁”。

        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攻关小组所有成员顺利掌握软件操作方法,并通过模拟,成功实现从军指挥部到连一级的互联互通。就在所有人跃跃欲试准备开坛授课时,董正宏又提出更高要求:开班前,必须重新撰写培训教材和软件使用手册,拿出面向战斗员而非程序员的使用手册。

        于是,攻关小组再次投入繁杂琐碎的解释翻译工作,数周奋战之后,适应部队战斗岗位的90余套、厚达十万余页的培训教材新鲜出炉,任何一位零基础的指战员都能通过阅读手册实现对软件系统的“傻瓜式”配置与运用。董正宏说:“我们的努力,终将为战场所检验。”

        作为研究生导师,董正宏只向自己的学生提一个要求:“我不下班,你别下班。”

        董正宏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学生们都说,苦是真苦,却练就一身扎实的学术功底,跟着董正宏不仅可以学知识、长才干,更能感受那份对国防科研事业执着的热情。

        1996年,董正宏考入当时的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攻读电子测量与仪器专业。虽然当时是大专生,他却对科研事业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毅力。三年后,他以专业课平均90分以上、学员队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升本科,随后一直读到博士研究生并留校任教,在同届学员中成为绝无仅有的一个。

        留校后,他积极求索,不断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在全军军兵种知识交叉班学习期间,他潜心钻研各军兵种知识,虚心请教其他领域专家,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置于联合作战背景下深入思考,被陆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和第二炮兵指挥学院表彰为优秀联合指挥学员。

        凭借在工作岗位上创业创优的突出表现,今年5月,董正宏被表彰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但获奖后的他与过去并没有任何不同。在他的办公室里,所有证书和奖牌都已封存,吸引眼球的除了一摞摞书籍和资料,就只有桌上的一堆药。“正宏是自己把自己累病的”,提起这些药,同事们心疼地说。

        攻关一体化指挥平台培训课程期间,董正宏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工作12个小时以上,投入时甚至顾不得上厕所。长期久坐加上不规律的作息使他患上急性膀胱炎,要靠每天输液才能缓解小腹的疼痛。“身体的痛苦可以让我保持适当清醒,虚度光阴的痛苦才真正令人难以承受。”面对病痛,董正宏总是一笑了之。

        (本报记者 尚文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