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脱贫攻坚·扶贫人物

    沙吾尔·芒力克:把达西村变成新疆的华西村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6日 04版)

        今冬的第一场雪下了起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有一个头戴花帽、身材略胖的老人一大早就在村里四处询问察看,生怕有村民的房屋或大棚出现问题。

        这个老人就是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

        昔日的达西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盐碱地让群众洒了汗水流泪水,一年劳作收获很少。1980年,沙吾尔·芒力克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后,大胆起用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干部,顶着各种压力,开展农村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全村村民齐上阵,修渠、排淤、治盐碱,狠抓粮食生产。

        几年下来,温饱问题解决了,村党支部又制定了共同富裕的措施和办法。兴办面粉厂、砖厂、温室大棚、农贸市场、农场等集体企业,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党支部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村里先后把13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9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并建立了党员结对帮扶制度。数十名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签订承包农户脱贫合同,党员从资金、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对困难村民进行帮扶。村民司迪克·买买提有养殖经验,但家里没钱,沙吾尔·芒力克就主动借给他2.8万元,帮他发展畜牧业。

        “村干部带头帮扶困难群众,也影响了其他生活条件好的富裕户。他们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现在我们村相互帮助的氛围很浓厚。”沙吾尔·芒力克说。

        现在,达西村村民每人每年至少可以领到2400元的补助金。59岁的村民王淑芬说,现在村里几乎家家都在县城有楼房,许多人还买了小轿车。她每个月还能领到村里的补助金300元,再加上村里发的其他补助,日子越过越好了。

        日子过得好了,沙吾尔·芒力克把目光盯在了团结村民齐心协力奔小康上。达西村现有村民2000多人,其中维吾尔族占61%,汉族占39%。

        村民阿布力克木·木沙家有一张全家福,那是村民刘存河2010年肉孜节来他家拜年时照的。阿布力克木·木沙和刘存河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两家经常举办家庭会餐,像兄弟一样。在达西村,各族村民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一个村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对于民族团结的理解,村民杜孟河感触很深。1975年他从山东老家来到达西村时,村党支部干部带领全村维吾尔族村民帮助汉族村民修建新居。“维吾尔族兄弟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让我们住,把热乎乎的馕掰给我们吃,我们的心暖了,眼眶热了,寻思着就把这当家了,哪儿也不去了,就这样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杜孟河说。

        面对这一切,沙吾尔·芒力克又有了新的想法:把达西村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团结和谐的崭新面貌推向新疆乃至全国,把达西村变成新疆的华西村。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及时作出了大力推动达西全面综合发展的决定,让全村上下备受鼓舞。“去年,村里通了天然气,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方便的能源。今年,村里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已投入使用了,村里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开网店创业了。”沙吾尔·芒力克介绍说。

        在5月1日开业的达西电子商务创业基地里,电子商务培训室、办公室、商品展示室等一应俱全。“这些办公室都是免费使用的,县里还邀请专业老师对开网店的年轻人提供一对一咨询帮助。”沙吾尔·芒力克说,希望通过电商平台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将当地特色优质农副产品推介到全国各地。

        今年达西村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4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75万元。到2020年,达西村的目标是实现村经济生产总值1.14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65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万元,走在新疆前列。

        “今年6月12日,我们与江苏省的华西村签订结对共建框架协议,华西村今后将与我们建立跨地区和长期性战略合作关系,早日实现‘东有华西,西有达西’的重大发展目标。”沙吾尔·芒力克自豪地说。

        (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