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荣立三等功,7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5次获嘉奖……6月27日,东海舰队航空兵某雷达旅士官吕敬一作为海军唯一获奖者,以首届卫国戍边英模的身份,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
当兵19年,吕敬一一直坚守在某物质条件艰苦、地理位置重要、战备任务繁重的海岛,回家过春节仅3次。他用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默默谱写了一曲奉献的赞歌。19年来,他累计上报空情30余万批,无一错漏,合格率100%;参与重大演习演练空情保障100余次;成功处置异常空情近30次……被官兵们称为“千里神眼”。
雷达兵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兵种,不仅实践性强、操作要求高,而且通常驻扎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高山海岛。而雷达操纵员更是要吃得苦中苦,防空战备要保持雷达开机24小时不间断,操纵员只能采取轮班制,1个班次3个小时,平均上报200多批空情,值班时间长、轮换间隔短,后半夜值班到天亮是常有的事。19年的战备值班,由于眼睛长时间盯着显示屏,吕敬一的视力从入伍时的1.5下降到现在的0.9。
来自黑龙江的吕敬一刚分配下岛时,因不适应岛上潮湿阴冷的气候,全身患湿疹,后背大腿多处皮肤溃烂,但他硬是坚持干不出成绩就不出岛不回家,还给自己立下三条规矩:少睡、少玩、多学。少睡,就是每天4点多起床,晚上12点才睡;少玩,就是当别人在甩扑克、打篮球时,他在模拟室加紧训练;多学,就是常常在训练室一待就是一天,练口齿、标数据、报空情,练到口干舌燥,甚至喉咙出血化脓。
功夫不负有心人。入伍第二年,戴着上等兵军衔的吕敬一代表海岛雷达站参加全旅雷达专业技能比武,不负众望地拿了笔试和实操双料第一,荣立三等功,光荣入党,改写了该雷达旅组建以来没有义务兵立功入党的历史。
初尝胜果,吕敬一对雷达专业兴趣渐浓,一有空就自己动手捣鼓装备。“那时候装备性能不好,自动化程度不高,掌握目标全靠人工捕捉,有空我就去调试分析信号。”吕敬一回忆,“根据机型架次不同,找出每一个点、某一架飞机信号的微小差异,然后对比历年数据,一点点地比较,一步步地积累。每次值班结束,我都根据方位、距离、高度、特征把空情信号一一记录到资料本上,一有时间就捧起记录本钻研。”19年来,吕敬一累计记录空情资料16本20余万字,心得体会120余篇,摞起来有近两米高。
一次,吕敬一和两名战士担负值班任务。一个不寻常的小亮点突然出现在雷达显示屏上,时隐时现。他仔细观察信号,分析计算出高度值比普通民航信号大很多,判定是某型高空无人侦察机。
“班长,你开玩笑呢,这种型号侦察机早在1989年就停飞了。”另外两名值班战士不以为然。
吕敬一再次仔细核对信号杂波比,斩钉截铁地说:“错不了!”
思量片刻,吕敬一摘下自己三级军士长肩章摆在桌前,果断地上报空情:“如果判断有误,我摘军衔走人。”
后经查证,证实是某型高空无人侦察机,方位高度与吕敬一的上报情况基本一致。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王一峰 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