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塔是英国著名的景点,去过的人都知道伦敦塔其实不是“塔”,而是一座宫殿,位于伦敦市东部著名的塔桥旁边。伦敦塔是英国最古老的宫殿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诺曼征服时期。当时的国王“征服者威廉”不是英国人,而是法国人,来自与英国隔海相望的诺曼底。他成为英国国王之后,在伦敦东部的泰晤士河边建造了一座在当时看来是气势恢宏、傲视全城的宫殿“白塔”,这就是伦敦塔的开始。在其后的近300年里,历代国王在“白塔”外围又兴建了若干座“塔”,它们被连接起来,形成了两重外围城墙。到1350年伦敦塔的建设才基本结束,加上一道护城河和一座门楼,形成了今天的伦敦塔的规模。可以说伦敦塔是英国早期历史和中世纪历史的缩影,至少有13位国王曾经在这里安家,它见证了英国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王朝兴衰和国王更迭。
然而,伦敦塔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点不是它的气势多么宏伟,设计多么独具匠心,城墙多么坚固,虽然这些都是伦敦塔的特点。它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导游刻意渲染的,是它的“恐怖”,因为在这座巨大阴森的建筑中处死了许多人,其中包括国王、王后、王子、大臣等等。最能够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血腥之塔”的故事。据说爱德华四世国王去世后,留下了一双年幼的儿子,一个十二岁,一个九岁。爱德华的弟弟理查德,也就是两个年幼王子的叔叔为了篡夺王位,将两个年幼的王子关进了伦敦塔中的花园塔。最后两个王子神秘失踪,人们相信他们已经被秘密处决,从此这座花园塔也就被变成了“血腥之塔”。当代的传说渲染了两个小王子的天真无邪,他们在被关进塔中阁楼期间,仍然在玩加冕游戏,只有偶尔飞到窗台上的乌鸦暗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
然而,伦敦塔真正成为“血腥之塔”是在十六、十七世纪英国的政治和宗教动荡时期,在那时,这里已经不再是皇家宫殿,而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监狱。在伦敦塔中关押的人都被称为“叛徒”,他们之所以是叛徒,是因为他们与当时的国王有矛盾或利益冲突。在那些年代里,人们相信君权神授,国王不仅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而且国王就是法律。国王要谁死,谁就不能不死。著名的《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就死在伦敦塔。莫尔原是亨利八世的总理大臣,位高权重,深受国王信任,但是当亨利八世推行所谓的宗教改革,斩断与罗马教廷的关系,成立英国国教时,莫尔表示反对,认为亨利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摆脱天主教关于离婚的禁令,从而抛弃前妻、另娶新欢。莫尔被处斩首,其头颅被插在矛尖上游街示众,可以说他是为宗教信仰而死,因此后来被罗马教廷封为“圣人”。
另一些死在伦敦塔的人是王位的继承人,或对王位继承人产生威胁的人,其中包括两位王后和一位女王: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伊伦、第五任妻子凯瑟琳·哈沃德和女王珍妮·格雷。伦敦塔中有一个行刑处,现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在那里有一块非常现代的玻璃纪念牌,上面篆刻这两个王后的名字和她们被行刑的时间。这些人都是王室的近亲属,她们死后都被赐予厚葬,埋在伦敦塔中的大教堂里。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就曾经被她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女王关押在这里,所幸的是她没有死,她最终成了女王。她上台后同样在这里关押了亨利八世的侄孙女凯瑟琳·格雷,因为凯瑟琳的儿子可能成为王位继承人。2005年的英国电视剧《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就部分地反映了这段历史。从十六世纪开始,“白塔”前的草坪上就有六只乌鸦安家筑巢,据说查尔斯二世下令保护这些乌鸦,认为它们是伦敦塔的守护神,如果它们被驱离,伦敦塔将倾倒,这个国家将会灭亡。因此这些乌鸦得以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延续至今。我们可以想象伦敦塔里有刑场,有冤魂,有乌鸦,是多么的阴森和恐怖。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英国的政治历史上有一段野蛮的时期。如果我们翻开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这段帝王历史有些野蛮。《亨利六世》讲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玫瑰战争”(1455-1485),大致是关于两个皇族争夺王位的故事。之所以称为“玫瑰战争”,是因为战争的一方兰卡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标记,另一方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标记。戏剧充满了王室的尔虞我诈、自相残杀。《理查三世》的故事就包含了伦敦塔中那两个小王子被害的情节。理查三世为了成为国王不仅暗杀了两个侄子,而且还杀死了兄弟克拉伦斯,以及先王亨利六世的众多支持者。读者所熟悉的莎士比亚著名悲剧《王子复仇记》和《麦克白》也是讲王叔、大臣篡夺王位的故事,虽然它们的故事发生在丹麦和苏格兰,但是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讲映射了当时的英国都铎王朝的现况。正如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所说,“杀戮通王权”,通往王位的道路常常是白骨筑成。
在英国的历史上,王位的传承不光是王室的事情。在这样一个宗教信仰非常重要的国家里,王位继承人能否继承王位,不但要看他是否具有血脉的合法性,而且还要看他是否具有宗教的合法性。英国在宗教改革之后脱离了罗马教廷,建立了英国国教,从而成为一个新教国家。全国的大多数人都是新教徒,因此王位的继承人是否具有新教信仰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苏格兰的玛丽女王是英国王位继承人之一,被伊丽莎白女王杀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宗教信仰:她在法国长大,信仰天主教,最后死于非命。后来在王朝复辟时期,詹姆斯二世被赶下王位部分是因为他的权力过于膨胀,目无民意,引起众怒,但同时也可以说是因为他的宗教信仰有问题:他是一个天主教徒,并企图在英国推行天主教信仰自由。
英国政治体制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历程的关键节点是1942年-1951年的“英国内战”。这次战争既是政治斗争,又是宗教冲突。与以前的王位争夺战不同,这次战争不是王位继承人之间的战争,而是国王和贫民之间的战争。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已经把英国打造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和海上霸权。查尔斯一世继位后,为发动战争向国民征收苛捐杂税。国会认为这是滥用王权,要弹劾国王。查尔斯一世逃离伦敦,在英国北部组织皇家军,与伦敦的国会军开战(国会军的大本营就设在伦敦塔)。结果查尔斯一世战败,被送上了断头台。从此,英国的政治实权落入了国会手中,国会甚至掌握着国王的任免事宜。经过查尔斯二世、詹姆斯二世的更迭,英国国会最终于1688年选择了具有英国血统的荷兰人威廉成为英国国王,条件是必须接受君主立宪制。这次变革被称为“光荣革命”,因为在没有流血牺牲的情况下,英国终于从君主制转变到了君主立宪制。
可见,从理查三世到现在,英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过一次内战和多次流血冲突,英国逐渐建立了一套稳定的政治体制,保证了王位和政府的更替不会引起从前的流血冲突和血腥屠杀,从而在体制上保证了一种政权的平稳过渡。而英国国王经历了君权神授,宗教改革,君主立宪等关键环节,逐渐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降格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人们期待王室成为英国传统精神和传统价值的代表,在家庭和睦、宗教信仰等方面成为全国的榜样,但实际情况如何,人们只能自己去判断。(张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