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最近到瑞典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再度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作为西药的青蒿素,到底与中医药有没有关系?“后青蒿素时代”,中医药该向何处去?这差不多是屠呦呦获奖后各界议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我认为,中医药古籍对于青蒿素的发现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方面,《肘后备急方》《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古籍明确记载着可以用青蒿治疗疟疾,屠呦呦的发现正是基于这些记载。另一方面,在诺贝尔奖组委会看来,虽然青蒿素是化学物质,但他们奖励的是这个研发过程,同时也承认青蒿素的提取受到了中医药的启发。
有人认为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是现代化学方法,因此否认青蒿素的发现与中医药的渊源。对此,我想举个例子来说明。作为我国的经典曲目,《梁祝》原来用二胡演奏,后来又增加小提琴演奏后,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传播力更强了,但这难道改变了这首经典曲目的本质吗?
再举个例子。我曾看到一个舞蹈视频,里面一群美国籍的中国孩子用芭蕾舞的形式来演绎《茉莉花》,把《茉莉花》古朴幽雅的内涵与现代艺术和谐地糅在一起,感染力极强。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传统的东西不要故步自封,合理地添加现代元素会更富有生命力,而且并没有改变其内在的本质。发展中医药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要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找到更好的方式,让不同文化、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人都能认知中医药的价值。
很多人认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青蒿治疗疟疾没有体现辨证论治的思想。在此,我想强调,中医是博大精深的,历来就不能用辨证论治来涵盖其全部内容。中医有辨证论治,也有辨病论治和专病专方。在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记载有诃黎勒散、黄连粉、苦参汤、蛇床子散、文蛤散、红花酒等单味药治病。
民间有一个说法,“单方一味气死名医”,这里边的故事太多了:吃鱼时鱼刺卡住喉咙里,中药里面有个威灵仙,喝了这个药,过一会鱼刺就下去了;女人生孩子堵乳,吃麦芽就可以回乳;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身上若有湿疹,用马齿苋在身上涂一涂就可以消疹止痒。
因此,经方时方各擅其长,无须各立门户;辩证用方专病专方,无须形同水火;复方单方择善而从,无须厚此薄彼。临证活方活法活用,全在领悟贯通。
综上所述,中医药要发展,要走向世界,需要现代研发方法的助力,但更要保持自己的传统。通俗地说,就是用“二胡和小提琴”来演奏《梁祝》,都要有。
传统中医药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而现在很多人却漠视这个存在。青蒿素的发现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对于古籍中已有的经验,现代医药的研发者完全可以去借鉴、验证,不要大海捞针般地盲目寻找,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作者为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叶乐峰、任洪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