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公布的贵州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贵州把未来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定在了10%左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统计资料显示,贵州已经连续3年经济增速名列全国第二。
今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要求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贵州省委立即确立了“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对贵州来讲,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我们要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说。
弯道取直走出新路
贵广高铁的桥隧比达92%,素有“过山车”之称。正在贵州进行铁路建设的中铁二十局项目经理李夏阳告诉记者:“高铁能跑出高速度,关键在于它走的是一条比普通铁路更直的轨道。”这个道理恰似贵州的发展思路——要保持高速发展,又不能走别人的老路、弯路,只能弯道取直。贵州要想撕掉贫困落后的标签,就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敢于无中生有,走出一条新路。
什么样的新路?贵州省委给出回答:突出环保、绿色、共享、集约和文化的理念,注重以构建“精神高地”引领干事创业、用加快发展引领赶超跨越、用高端定位引领创新转型、以绿化贵州引领生态建设、注重以扶贫开发引领民生改善。
这些听起来有些抽象,但贵州以一系列在全国甚至世界领先的行动作出了注解:首届世界众筹大会、全国第一家数据产权交易中心、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世界山地旅游大会……贵州形象正悄然发生改变。
发展生态两条轨道
按照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衡量,贵州无疑是中国最贫困的省,尽管过去3年,贵州以每年减少150万贫困人口的速度脱贫,但到2014年底,这个省依然有623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意味着,未来5年,每年还要减贫130万人。要实现2020年如期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贵州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
贵州的扶贫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从省委书记到村镇干部,人人肩上都挑着扶贫的责任——他们用大数据精准识别和管理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管理扶贫资金等六个精准到村到户,建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举全省之力打赢一场扶贫攻坚的“人民战争”。
但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果把贵州的新路比作高速铁路,那么发展和生态恰似两条轨道。“‘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是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主题主线,守住两条底线是核心要义,我们要坚决守住速度、收入、脱贫、安全四条发展底线,守住山上、天上、水里、地里四条生态底线。”陈敏尔说。
因此,贵州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破坏生态的行为。全国第一个环保法庭、第一个环保公安局、第一件环保公益诉讼、第一个环保终身追责制度……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先试创造出了众多的经验,许多先进省市都来贵州取经。
贵州人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今年一开春,贵州就在全省掀起了“绿色贵州三年行动”,3年造林916万亩,“公园省”值得期待。
五大产业注入动力
贵州要驶出高速度,靠什么作动力?秉持创新、绿色、共享的理念,贵州省委确立了大数据产业、大健康产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新型建材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
“贵州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现在看恰好成了贵州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机遇。”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说。
日前,记者来到投入运营不久的中国电信贵州信息园。这是中国电信的南方数据中心。中心主任黄涌泉介绍说,依托贵州良好的气候和清洁的空气,中心采用了国际一流的智能新风技术,节约投资40%,节电超过30%。而由于这一技术对环境要求高,在我国多数区域是无法实现的。不仅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都把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放在了贵州。
贵州打破“落后地区搞不了高科技”的思维窠臼,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大数据战略,建立起了全国第一家数据产权交易中心,为大数据行业制订标准,实现共享共赢。
“黔山百草多灵药”,贵州种植的中草药和苗药历来在全国享有美誉,他们抓住这一优势,发展健康产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像贵州百灵、贵州神奇、柏强制药这样的医药企业,“黔中药谷”呼之欲出。
贵州是山的王国,今年10月11日,世界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州召开。山地旅游契合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在全球迅速兴起。借着与山地旅游业非常成功的瑞士的长期深度合作,贵州在山地旅游中抢占了先机,正在引领中国新一波的旅游热潮。 (本报记者 吕慎 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