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预期是包括个人、团体、阶层在内的社会预期主体基于一定的社会利益对未来社会变化趋势的主观看法、判断或估计。社会预期管理是社会管理部门利用所掌握的各种政策、工具和手段对公众的社会预期形成和变化进行引导和调节的过程。进行社会预期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手段。进行社会预期管理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社会管理实践。进行社会预期管理,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建立不同的相关机制,包括建立有效的社会预警机制,建立常态的对话对接机制和建立健全社会预期事后处理机制等。
建立有效的社会预警机制
有了社会预警机制,注意解决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公众因利益格局调整而带来的心理失衡,将社会不同的预期调整在可控范围之内,防止事态恶化,才能更好地管理社会预期。社会预警机制具有信息收集与分析,危机预报、危机监测、信息发布等作用。这种机制依据对社会发展稳定状况的判断,对社会系统运行的质量和后果进行评价、预测和报警。社会预警机制的建立在社会预期形成前显得极为关键和紧迫。反应迅速、调控灵活的社会预警机制一旦建立起来,我们在社会管理中就可以遇变不惊,泰然处之。有了社会预警机制,根据不同情况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可以提高社会应急处置,减轻社会危机所造成的危害。
建立有效的社会预警机制,需要向全社会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在社会预警中,坚持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向公众公布社会危机事实真相,让公众能够形成正确的预期,为社会稳定打下基础。重视社会安全的预警,建立社会安全的预警机制,为社会提供全面、及时、真实的信息,对于社会预期管理十分重要。
建立常态的对话对接机制
建立对话对接机制有利于消除社会成员与政府之间的误解,从而形成更加合理的社会预期。对话对接机制是社会预期管理的重要方面。提高社会矛盾化解能力的前提是源头治理,而源头治理需要建立社会预警机制。没有社会预警机制,就难以从源头上进行社会预期管理。对话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网络交流、电话电台热线、恳谈会、座谈会、论证会、见面会、交流会和对话日等方式,广泛地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对话,以达到协调社会关系,消除各种社会矛盾、隔阂或误解,掌握民意和社会预期,得到公众支持的目的。
建立常态的对话对接机制,一方面,及时了解与倾听不同预期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与他们及时沟通,让他们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及时调整他们的心态,形成正确合理的预期。只有社会预期管理部门与被管理者经常进行对话,且将这种对话常态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和诉求表达机制,社会预期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社会预期管理部门与被管理者经常进行对接,有畅通的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通过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形成解决群体和个体预期差异问题的制度化渠道。社会预期管理部门直接与公众进行沟通,收集他们的社会预期及其变化趋势。有了各种常态的对话对接机制,公众才会有畅通的社会预期形成途径和渠道。
建立健全社会预期事后处理机制
在社会预期形成后,政府及时对社会预期热点舆论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梳理,编写典型的社会预期和社会预期管理案例,反思社会预期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形成书面报告和建议,供社会管理相关部门决策参考。特别是建立健全社会预期事后处理机制,针对社会预期形成和变化后出现的问题,不护短、不回避,深入剖析产生的原因和变化的规律,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从根源上减少不合理、非理性社会预期的产生。
有了社会预期事后处理机制,这为更有效地进行社会预期管理打下了基础。社会预期事后处理不是诸葛亮,而是为今后的社会管理服务。其关键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预期事后处理机制。形成了某种社会预期,这种机制能够自动地产生相应的作用。如不良的社会预期在这时能向良好的方向转化,至少不会继续恶化。有了这种社会预期事后处理机制,社会管理部门也才知道如何进行处置。建立健全社会预期事后处理机制也不是短期的一时之举,而是长期的社会预期管理环节。只有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预期管理。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