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如今,社区治理也成为国家治理的一个基础工程。近年来,各地围绕社区社会工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新探索。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者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的“三社联动”模式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已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
“三事分流” 完善服务体系
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西部的南坪街道下辖1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6万余人,流动人口10万余人,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满足其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自2014年3月起,南坪街道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三事分流”流程,合理划分“大事”“小事”“私事”,搭建“三事分流”分责平台。与此同时,加强“三事分流”工作方法宣传工作,确保“三事分流”推进稳妥有序。
南坪街道下辖的东路社区新华园32号楼中间,过去曾有一个约20米长、两层楼高的孤立半岛型岩石山脊。它不仅遮挡了一二层的阳光,有时遇到恶劣天气,还会往下滚落碎石,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对此,东路社区和互助会虽深刻认识到了山脊的危险,也计划排除此安全隐患。然而,开山不是小事,要开1000多立方米的山石,工程费粗略测算需花费近百万元,这是群众、社区根本无力承担的。
2014年,经过社区互助会、居委会、区国土局领导开现场会,并多次联合楼栋居民召开听证会后,于10月份商讨出了推平山脊的具体整治方案。由区国土局牵头、市财政局拨款,11月28日施工队进场施工,最终于12月16日推平了山脊,并为整栋楼开凿了新的下水管道。同时,在互助会的号召下,居民投票决定在推平的空地修建供大家休闲娱乐的健身设施。
“三事分流”措施大大减轻了社区工作量,使得各社区居委会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服务群众和开展居民自治工作。据了解,截至2015年5月,南坪街道各社区共提出“大事”438件、“小事”681件,“私事”1292件,解决“大事”418件、“小事”668件、“私事”1285件,解决率达95%以上,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这表明,一套规范的社区社会工作制度框架正在逐步形成,社区社会工作政策也逐渐趋于完善。
爱心互助 共筑社会和谐幸福
田良萍原来是成都铁路局重庆客运段的一名职工,退休后本应该在家中颐养天年。可是,闲不住的她却主动加入了社工服务的队伍,当上了一个事事都要操心的楼栋长。
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管理楼栋环境卫生,协调楼栋邻里之间的纠纷……忙前忙后的田良萍可谓是一刻也不得闲。然而,最让她操心的,还是如何照顾好楼栋的空巢老人。
当时,社区正积极为空巢老人提供“爱心呼唤器”,并帮其选配一对一服务的社工。轮到老人邓恩兰时,田良萍主动站了出来,她甚至与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她说,我虽然年龄也不小了,但我儿子、媳妇年轻,大家都是老邻居了,有什么事我们一家人都来帮助您。除了坚持定期看望、定期上门服务外,她还在节假日主动到老人家嘘寒问暖。乐得老人家逢人便夸:“田良萍真的是帮忙帮到家了!”
近年来,田良萍积极参加当地市民学校组织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除协调纠纷、管理环境外,她又发挥自己的业余爱好和特长,与市民学校的其他社工一起,组建成立了“最美小巷”说唱队,受到社区居民的拥护和好评。一位位社工用自己的良好服务,满足了社区居民的个性需求,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社工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在创建文明城区、构建和谐社区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健全制度 优化“三社联动”发展环境
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推行“三社联动”是一项新的社会工程。记者不久前在民政部于重庆召开的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推进会了解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部将进一步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及时总结提炼实践经验,通过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的方式,不断健全“三社联动”的制度和方法,优化“三社联动”发展环境。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0年,绝大部分城市社区和多数农村社区都能形成及时回应居民需求的社区服务体系,每个城市社区至少有10个以上、农村社区至少有5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有专兼职专业社工或接纳民办社工机构,提升社区治理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据介绍,民政部还将积极探索以购买服务为保障、项目化运作为纽带的新途径,强化社会工作服务功能,拓展社会组织孵化职能。依托信息化实现联动,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建立“三社联动”信息媒介,为协同“三社联动”频率、降低“三社联动”成本、提升“三社联动”效能提供技术支持。(本报记者 任 欢)